鳳梨光憑外觀並不容易判斷風味,這是老欉區的鳳梨。
農業經營
一方風土一方滋味 不同土質種出不一樣的鳳梨味:田區觀察與田間踩草保溼經驗談

青農老斌以無農藥、無肥料雙無栽培土鳳梨約9年,並自2022年4月開始進行鳳梨田踩草的試驗,也就是不割草,而是將雜草踩壓至不影響鳳梨植株生長的狀態;經過一年多踩草試驗,他發現田間保水能力變好,然而在降雨較多的情況下卻對鳳梨風味造成影響,同時新、舊兩塊田區的土質與收成,也能比較出明顯的差異。

農民市集是食農教育的重要場域,農民與消費者面對面互動,交流更多生產歷程與理念,形成消費推動生產的正向驅動力。(攝影/謝佩穎)
農業經營
如何把關農產品的安全與品質:消費者意識才是治本之道/焦鈞

2014年臺灣發生「黑心油」事件,引起社會譁然,「食品安全」上綱成為政黨價值核心;持續迄今,食品安全雖一直佔據政府政策高度視野,但食品安全事件卻未見消弭!不是法令不夠完備,也不是政府執法不夠嚴謹,把關農產品安全與品質,最終仍得透過消費者自發性的食安意識覺醒,方是正途。

農產品安全檢覈機制,就國內法令與行政體系分工,有兩大部門主責:農業部管理農產品田間生產用藥安全;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負責食品上架安全規範。

國內消費市場對於藍莓的喜愛節節攀升,存在足量的市場需求,尋找符合效益的產銷之道,是經營藍莓市場的當務之急。
農業經營
新科經濟作物藍莓 攜手青農勇闖鮮果藍海市場:推廣食農教育 全年收入結構更穩定

根據美國《預防醫學》期刊及衛福部食藥署資料,藍莓(Vaccinium spp.)含豐富維生素C、花青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素成分,為抗發炎食物,能提升免疫力,因此,藍莓常被形容成「超級食物」。隨著國人對於健康保健的觀念逐漸提升,藍莓也成為優質食用水果的新選擇。依據財政部關務署查詢,鮮藍莓進口量2012年為530公噸,歷經10年,2022年度的鮮藍莓進口量成長至2,743公噸。可見國內消費市場對於藍莓認識及喜愛程度節節攀升,具備足量的市場需求。

農村產業文化富含生命力及吸引力,可讓國內外遊客深度體驗,圖為宜蘭星源茶園採茶活動。
農業經營
日本農泊分進合擊 體驗有感傳統農村味:借鏡大分縣安心院、宮城縣藏王町核心策略

臺灣推動休閒農業及休閒農業區發展,歷經30年的努力,已有豐碩成果與規模,但面臨產業人力缺工的同時,仍有場域規模差距日益擴大、活動同質性高、形成生態環境及遊客承載量所帶來的觀光衝擊等多面向發展課題,無論休閒農業如何與哪些重要政策相扶相倚,不變的目標仍然是如何透過休閒農業推動,維護在地農產業與農鄉村的永續發展。鄰近的日本農村與農業的發展路徑,或許可為下一世代的休閒農業產業發展提供借鏡之處。

農產品自產地到消費者手上,歷經生產、處理、銷售等環節,此過程也形塑出農產品的「價格」。(攝影/陳建豪)
農業經營
農產品的價格如何形成?從產地、批發市場到通路的價格大揭密/焦鈞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農產品」包括超市或傳統市場販售的生鮮蔬果、雞鴨魚肉、蛋、奶,以及農產加工品,甚至花卉;農產品自產地到消費者手上,歷經生產、處理、銷售等環節,此過程也形塑出農產品的「價格」。在萬物齊漲的年代,消費群眾對食物價格尤其有感,畢竟食物是剛需,滿足我們的一日三餐。想要判斷漲得有沒有道理,我們對於食物「價格」的形成,就不可不知。

凌聚農業專注智慧軟體的研發,幫助臺灣農業升級。
農業經營
凌聚農業 以智慧科技解決農業現場痛點:ERP與農易配實現智農產銷管理

「農產品的產銷儲運唯有導入科技及數據的管理,才能解決農業現場的痛點!」凌聚農業的總經理林靖祐表示,17年來持續投入深耕智慧農業的科技軟體開發,目的是為了實現農產品的流通與全程溯源。

除了推廣水土保持與林下經濟,透過桌遊讓參與者了解如何防治病蟲害與天災也是重要一環。
農業經營
環境教育創新之路 桌遊教具寓教於樂:農村水保署攜手社區 共同推廣水土保持與林下經濟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以下簡稱臺南分署)以「和諧山林、智慧防災」為目標,將環境教育深植日常生活,透過培訓志工、農村社區以及學校合作,推廣水土保持、土石流防災與氣候變遷知識。
臺南分署於2022年榮獲第8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優等獎,此獎項不僅肯定臺南分署在環境教育上的努力,也奠定未來推動方向。臺南分署與地方學校協作,針對學生環境教育,在社區舉辦課程和講座,提升公眾對環境問題的了解。

如何不只是好山好水?德國霍赫紹爾郡以多元的農村發展計畫,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吸引鄉村人口回流。(攝影/analogicus on Pixabay)
農業經營
德國新歸鄉農村就業計畫:促進多元職涯可能性 打造鄉村宜居新生活

「每三個人之中,就有一位為求學或就業緣故而離開家鄉。」這是德國北萊茵西伐利亞邦境內霍赫紹爾郡(Hochsauerlandkreis, HSK)的人口概況。該區域坐擁邦內最高的兩座山頭,是著名流域魯爾河的源頭,約有26萬人居於區內的12個基層行政區劃中,也因前述人口外移背景隱含了區域萎縮(regional shrinkage)挑戰,德國聯邦食品及農業部將之劃歸為「因應區域萎縮的農村發展計畫」(Land(auf)Schwung,英文譯為Rural upswing),為農村振興試辦計畫所支援的13個重點地區之一。

馬祖家常備菜黃金餃入湯,成為學校午餐選菜。學校透過營養午餐供餐機會,進行營養與飲食教育,養成學童食農素養。
農業經營
學校午餐供餐法制化 保障學童優質每一餐:食育團體呼籲制定專法 改善供餐體系

看似簡單的一頓學校營養午餐供餐,幾乎與每個人都有關,我們或許吃過,又或者家裡有就學中的親友學童正在享用學校午餐。這是一項戰後從社會救濟和教育福利出發的政策,從1950年代開始,以中央層級的教育部主管,到臺灣省政府期間的省府教育廳,以及和各縣市教育局處的逐步上下串接,撐起全國近百分之百的國中小學校供餐率。

桃園市新屋區蔬菜產銷班第15班以自動化溫室種植有機蔬菜,是全國最大有機蔬菜班隊。
農業經營
智能助力,要做天下第一班:桃園市新屋區蔬菜產銷班第15班

走進桃園市新屋區蔬菜產銷班第15班的生產基地,一棟棟溫室潔淨齊整,絲毫不像「種菜的」。成軍20年,不僅是全臺規模最大的有機蔬菜班隊,也是第一個「物流一條龍」——整合育苗、種植、分裝、運輸,甚至自己蓋溫室的產銷團隊,10年前豪語,要做「天下第一班」,如今已然實現。

苗栗縣銅鑼鄉杭菊產銷班第1班班員凝聚共識,產官學各界通力扶持。
農業經營
安全杭菊,產業再現風華:苗栗縣銅鑼鄉杭菊產銷班第1班

不捨在地特色產業消失,苗栗縣銅鑼鄉杭菊產銷班第1班結合各界資源,展開提振杭菊產業大作戰。十年之間,落實安全栽培,改變乾燥模式,研發創意商品,一步一步振興杭菊產業,也翻轉班員們的種田人生。

默默耕耘12年,辛勤終有成果,班員們都樂開懷。
農業經營
產銷創新,有機文蛤 熱沖就能吃:彰化縣芳苑鄉水產養殖產銷班第5班

水產養殖領域向以男性為主,彰化縣芳苑鄉水產養殖產銷班第5班卻由女性漁青領軍,展現該班不落窠臼的思維,2023年5月取得全國唯一的有機黑蜆驗證,更開發「即食文蛤」真空包,熱水一沖就能吃,將產業帶向更深、更廣的境地。

臺中市太平區養蜂產銷第1班不斷參賽、持續學習,成績亮眼。
農業經營
同班同學,蜂蜜產銷新視界:臺中市太平區養蜂產銷班第1班

養蜂是傳統產業,臺中市太平區養蜂產銷班第1班泰半是青農,卻未因為作業辛勞而止步,反而不斷參賽、持續學習,交出亮麗的成績單。不但是全國得獎次數最多的班隊,並開展生態體驗活動,朝六級產業發展,證明只要用心,老產業也有新出路。

嘉義縣水上鄉果樹產銷班第13班除了國內多元通路,也積極開拓外銷通路。
農業經營
斜槓變專職,種瓜新人生:嘉義縣水上鄉果樹產銷班第13班

從假日農夫的浪漫情懷,歷經颱風摧折、農事磨練,嘉義縣水上鄉果樹產銷班第13班班員沒有被「嚇跑」,反而越挫越勇,從斜槓轉為專職農夫。他們將科技導入田間,既省工省成本,也能調控產期、搶攻市場。證明即使是農業門外漢,找對方法,也能創造自己的新人生。

屏東縣內埔鄉毛豬產銷班第3班成員,老中青三代齊聚。
農業經營
使命必達,保種臺灣黑豬:屏東縣內埔鄉毛豬產銷班第3班

很多人愛吃黑豬肉,卻不知黑豬飼養難度高。屏東縣內埔鄉毛豬產銷班第3班從源頭做起,建立仔豬交易平臺,施行分級計價,豬農獲得合理報酬,消費者也能吃到香氣十足、油脂均勻的豬肉。繼「六堆黑豬」申請商標後,還將投入保種工作,保留臺灣優質的黑豬品種,班員視之為使命。

屏東縣枋山鄉果樹產銷班第55班腳步積極,朝產銷一條龍前進。
農業經營
創造差異化,打造芒果藍海:屏東縣枋山鄉果樹產銷班第55班

芒果是大眾化水果,如何形塑品牌、突出特色是最大難題。屏東縣枋山鄉果樹產銷班第55班展現技術、提前產期,搶占市場先機。通路遍及外銷、宅配、量販、超市及電商,並為不同通路設計專屬包裝,創造差異化服務,贏得市場肯定。

不論資深、資淺,班員們都樂在種稻!
農業經營
改變產銷思維,稻米產業加值:宜蘭縣三星鄉有機米產銷班第1班

不同於傳統「先種再賣」的思維,宜蘭縣三星鄉有機米產銷班第1班「反其道而行」,採行計畫性生產模式,專種米製品「速配」米種,銷售穩定,沒有庫存壓力,班員分工合作,樂在從農,不僅將班隊力量最大化,也開發稻米更大的市場、更高的價值。

班員擁有共同信念,建立「安全金針」的品牌形象。
農業經營
金針六級化,產業一條龍 :花蓮縣富里鄉蔬菜產銷班第2班

過去歷經金針產業一夕崩盤的危機,花蓮縣富里鄉蔬菜產銷班第2班班員沒有懷憂喪志,反而積極拓展生路,不但建立「安全金針」的品牌形象,也成功轉型為六級產業,融合生產、加工及休閒農業,老少班員一起守護產業與家園。

班員有老有少,成功水產養殖產銷班宛如一家人。
農業經營
跨出後山,白蝦賣到全臺灣 :臺東縣成功鎮水產養殖產銷班

高山阻隔,大海圍繞,地理環境處處受限,但臺東縣成功鎮水產養殖產銷班卻善用自然資源與現代科技,以純海水養殖白蝦,並發展「宅經濟」,突破「後山」界線,把無毒白蝦賣到全臺灣,讓前輩漁民與漁二代都樂在養殖,矢志不移!

(攝影/Shelley Pauls on Unsplash)
農業經營
真有影?「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沾染神話色彩、從奢侈品到平民化的迷人滋味

猶記得1950年代中期、小時候的我,一有喉嚨搔癢或微微咳嗽,就急忙跟母親說:「我感冒了,要吃蘋果補充營養!」那個時候的蘋果,母親常用日語稱為リンゴ(音ringo),對我們來說可是奢侈的補品、只有生病的人才有資格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