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陳志峰:走向友善、吃進在地,臺灣需要什麼樣的畜牧政策?

位在太平洋邊上的寶島臺灣,土地多山,人口密集。在有限的耕地與居住空間之下,可以看到從過去四、五十年前的後院養豬養雞,發展到現在把動物集中在負壓廠房內飼養,畜牧場與居民比鄰而居,造成許多衝突。

新聞
豬糞變綠金,沼氣發電達成循環經濟

在農作物的生命週期與農事運作過程裡,藏著循環商機。政府正計畫導入臺灣產業已有的專長,發展綠電、將廢棄物再生為資源,創造農副產品新價值、建立友善地球的經濟模式,讓農業成為循環經濟的典範。

新聞
【循環經濟】格外品送牛吃,斗南農會逆向操作拼循環經濟

原本是無法進入通路販售的農業廢棄物,以及原本聞之掩鼻迴避的糞便,在不需要的人的眼裡,它們都是棄之不可惜的廢棄物,但若擺放在適合的地方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優秀農業人員】陳志峰:育種與保種的藝術,臺灣土雞守護者

101年 12月,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研發創新成果展」的會場上,出現一隻美麗的嬌客, 這是「中興大學地方雞種遺傳資源中心」所保存的罕見雞種「絲羽烏骨雞」──1,500年前就有歷史記載的藥用珍禽,雞毛純白且柔軟如絲, 被馬可波羅形容為「有毛無羽」。保存與培育物種是項神聖卻又漫長的工作,生命的存續、遺傳的資源得來不易,而總有人無懼前行,其中一位便是中興動物科學系教授陳志峰。

封面故事
從8頭豬起家到綠能養豬王,豬農蘇鵬不簡單

「你好,我是蘇鵬!」初次造訪的訪客來時,都不會忘記蘇鵬自信地自我介紹。蘇鵬這個名字幾乎跟綠能養豬畫下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