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現金救助
根據農業統計年報,民國100年至109年十年間,每年農業災害產物及民間設施損失平均約100億元,顯示農民即便有農業天然災害的現金救助,個人損失依然驚人。十年間的農業災害產物及民間設施損失金額,以105年達到383.4億元最慘重,其次是104年160.5億元。
農委會首度考量災害性氣象因素,公告嚴重受損農作物地區及品項,基層公所現勘時得免確認作物損失率,即給予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雖然無須確認作物損失率,但仍需確認農民有種植事實才得予救助。目前公告適用免現勘品項含括10縣市、50種以上的作物。
農委會今(9)日公告包括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臺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等7縣市,農產業全部項目可辦理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苗栗縣、臺中市及南投縣部分作物也可申請,即日起受理農民申請至8月19日止。
當天災發生時,現金救助可幫忙農民度過難關,但是核發緩慢往往會影響農民復耕效率。農委會擬訂定災損性天氣參數,未來只要天災氣象資料達此參數標準,就認定農民受災已超過現金救助須達標的損失率,可以免去現地勘查,簡化現金救助程序,加速救助金核發。
雲林縣落花生、食用玉米等作物受到5月梅雨鋒面豪大雨影響農損嚴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9日與立法委員蘇治芬、劉建國等人,特地前往雲林縣水林、四湖、褒忠、崙背等鄉鎮關心作物災損情形。
苗栗縣是國內最大的紅棗產地,今年1至3月因平均溫度偏高、降雨偏少,紅棗開花結果情形不理想。農委會28日公告苗栗縣公館鄉可辦理紅棗1至3月高溫(遲發性)農業天災現金救助,自5月29日至6月8日受理申請。
上週強烈大陸冷氣團襲臺,臺中市和平區及南投縣仁愛鄉等地茶葉遭受霜害,葉片熟化、焦黑枯萎,原本春茶已採收在即,卻不意遭此天災,讓農民損失慘重。農委會20日公告臺中和平及南投仁愛可辦理0413低溫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
108年農業特別收入基金用途決算金額比預算增加79億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5日表示,決算金額增加不代表農委會「白花了」,有的支出可以創造農民更多收入,有的則是原預算編列不足,盼外界了解農委會將錢花在哪裡,再評論錢花得值不值得。
臺中市是國內栽培高接梨及百合花最大的縣市,今年1月29日首波寒流襲臺,因高接梨正值對低溫特別敏感的開花、幼果期,受到嚴重寒害,百合花苞及葉片也發生凍傷,農委會10日公告可辦理0129寒流農業天災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