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舉辦的第十五屆國際樸門大會以「通往韌性之路」為主題,在近年發生的疫情與戰亂,以及氣候變遷等背景下,探討如何面對各種挑戰。(圖片提供/IPC15;攝影/李佳倫)
豐年雜誌
通往韌性之路:國際樸門大會在臺灣 發揮創意應對生活挑戰 戰火下也療癒人心

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強調運用和模擬自然模式,設計食物生產、能源供給甚至社會經濟等系統,達到照顧地球與人類並公平分享的終極目標。其最大盛事「國際樸門大會」(International Permaculture Convergence)從1984年起舉辦,去(2024)年在臺灣登場的第十五屆大會(IPC15)正逢40週年。

林雅容在陽臺設計雨水回收系統,可用水桶中的水洗衣服、澆灌植物。
豐年雜誌
居家種菜到社區養蜂 公寓生活就能實踐樸門理念:蹲在家裡救地球!陽臺上的循環資源大富翁

樸門永續設計是什麼?很難一言以蔽之,簡單來說是一門兼顧自然保育與人文關懷的環境設計學。它扎根在「照顧地球、照顧人類、公平分享」的倫理上,遵循大自然的生態原則,以淺顯易懂的設計指引,賦能每個人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永續生活。這並不需要買地、租地種田才能實現,從公寓陽臺就可做起;只要先了解環境空間,每個人都能生活得更節能舒適!

新聞
離島農業發展難?以樸門設計課程帶動金門農村再生永續實踐

在極端氣候影響、天然資源缺乏、糧食自給率偏低、土壤酸化貧瘠等環境條件之下,金門地區的農村更需要透過永續與低碳的方式,來進行農業生產、生活、生態環境的整體營造。同時也希望藉由樸門凝聚社群的力量,在金門發展出一具有團隊意識與實作能力的行動社群,以共同推動金門地區的農村再生及永續發展工作。

新聞
林存農本03》家庭農園種樹養田!固氮樹種規劃中期利用 糧食作物林下生產有潛力

顏嘉成以樸門(Permaculture)「食物森林」(Food Forests)概念經營農地,混種不同高度的喬木、灌木及草本植物,模擬多樣化的原始自然環境,讓不同植物發揮彼此支援共生的效果。除了檸檬、桑葚、芋頭、薑等農作物,園中也種植不為收成作物的降香黃檀等樹木,刻意將樹木引進田裡種植、混農林經營,就是希望讓樹木「照顧目標作物」。

新北市林口臺地土質偏強酸性,不利農耕,卻有一處「紅土森林小宇宙」農場,種植多種蔬果葉菜彷彿沒有障礙。(圖片提供/紅土森林小宇宙)
新聞
【護土固碳04】蜜源植物建構生態系 健康土壤種出真食物

新北市林口臺地是pH值4.4的強酸性紅土地,不利農耕。樸門認證教師許湘宜相信土壤的力量,在此種下萬壽菊、鼠尾草、玫瑰、穗花木藍,以混種多樣的花卉及蔬菜,善用堆肥,營造豐富的土壤生態系統,她宛如紅土森林裡的女巫,施展魔法,驅動土壤裡的微生物小精靈幫忙耕作。

新聞
生態、社會與經濟的結合:西雅圖畢肯食物森林與社區園圃

快速的都市化發展改變了全球都市的地形與地貌,都市高人口密度連帶影響了整個國家或區域的運輸型態、社會經濟結構、生產與消費模式,以及地理及生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