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社會與經濟的結合:西雅圖畢肯食物森林與社區園圃

文、圖片提供/ 黃裕星、吳孟玲、董景生

快速的都市化發展改變了全球都市的地形與地貌,都市高人口密度連帶影響了整個國家或區域的運輸型態、社會經濟結構、生產與消費模式,以及地理及生態資源。其中最明顯的衝擊為生態失衡、環境汙染、熱島效應及廢棄物處理問題;而從社會需求面分析,都市化造成城鄉與貧富差距、就業機會缺乏、教育及公共設施資源不足等問題,導致生活壓力增加與生活品質下降。

永續都市發展被認為是減低都市化衝擊的主要對策。考量永續性需求,土地規劃與人口發展需同時從生態面、經濟面、社會面及政策面一起思考。學者建議透過與社區合作,發展「場域」式(place-based)永續經營,依據在地文化建置跨領域整合,實際解決當地生活問題與滿足居民需求;而都市可食綠資源如食物森林及社區園圃,被認為能全面性地改善都市生態問題,協助發展永續都市。

臺灣雖有相似的耕作場域如市民農園(citizen garden),將郊區農地發展為園圃,出租給市民種植農作或觀賞用植物,但臺灣的市民農園較強調休閒遊憩的使用方式,忽略對於生態環境、食物安全及其他減低都市化衝擊的功效。

畢肯食物森林樸門計畫

美國西雅圖畢肯食物森林(Beacon Food Forest),全名為畢肯食物森林樸門計畫(Beacon Food Forest Permaculture Project),為美國第一座都市食物森林,目的在提供有機食物、復育當地生態系統及提升社區參與。

畢肯是美國第一座都市食物森林,目的在提供有機食物、復育當地生態系及提升社區參與。

畢肯食物森林座落於畢肯丘(Beacon Hill)社區,鄰近市中心,與傑佛遜公園(Jefferson Park)相連,共有7英畝土地,目前已開發1.75英畝的樸門(permaculture)農地,種植可食植物園、莓園、堅果區及蔬菜等。2016年,志工參與時數累計達14,500小時,共同照顧183種香草、花卉及藥用植物、77種蔬菜與穀類、92種灌木、47個樹木品種、14種爬藤類及5種敷地植物。

此食園利用喬木保存水分,落葉形成養分,豆科植物固氮,蕈類則為分解者,幫助改善土壤,建構永續性生態循環系統;而植物選擇以本土物種、符合當地文化為主,不但能適應環境,抵抗病蟲害,還能喚起高齡居民對土地的記憶,勾起懷舊回憶而將過去知識分享給下一代,增進自我價值,達到心靈療癒效果。

食物森林所有作業資材都是天然有機,木材亦不使用防腐材料。

食物森林的基地所有權歸屬西雅圖公用事業部(Seattle Public Utility),而傑佛遜公園則由西雅圖公園遊憩部維護管理,因此創立初期需得到兩個公部門的支持。除此之外,兩位創辦者Glenn Herlihy 與 Jacqueline Cramer花了近兩年時間舉辦多場會議,與社區居民溝通樸門農法的內容,在社區超市、街頭及活動派對設點,說明建置食物森林對社區的意義,透過不同管道如網路、演講等宣傳各種訊息,一連串活動獲得社區極高的響應,許多居民成為終身志工與指導委員會委員。

樹木銀行提供特定區域原生苗木,並後續追蹤苗木的生長。

畢肯食物森林從開始運作至今已有七年時間,第一期工程已經完成,約占1.75英畝土地,現在正規劃第二期工程。設計發展初期申請到西雅圖鄰里部(Seattle Department of Neighborhoods)獎金約美金2萬元,以此經費雇用景觀建築師發展設計圖,2010年申請到西雅圖公園綠地徵稅資金約美金10萬元,開始進行工程的設計與監造。

畢肯食物森林強調社區參與,以及透過農耕建立家庭關係,舉辦工作派對(Work party)鼓勵以家為單位的志工群,歡迎不同年齡的社群投入各式各樣的農耕作業,在派對午餐期間只要捐贈2至5美元,即可成為食物森林一份子。

作者們與畢肯食物森林創辦人合影。

畢肯食物森林的動力來自社區,實踐「共享」的精神,食物分享給需要的人,土地分享給社區居民,農務一起分擔,耆老提供經驗,青年貢獻體力,兒童則從遊樂中學習知識,而不同專長各司其職,園藝師、藝術家、樹醫生、廚師共同合作,一起將可食綠資源轉化為照顧社區的能量。

畢肯食物森林的志工,假日定期舉行工作派對。

美國社區園圃:西雅圖P-Patch 計畫

美國社區園圃(community garden)的發展可追溯到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政府為了增加食物供應,鼓勵在住宅區或公園種植蔬菜。戰後對食物需求的壓力紓解,許多地方則透過發展社區園圃促進社區參與,以活化地方、降低犯罪率及減少環境破壞。

發展至20世紀初,社區園圃成為都市綠化主力,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生態環境復育、人類健康福祉及資源分配等議題的關注,社區園圃被認為能改善環境、改變都市地景、促進健康及確保食物資源公平分配,其中最被學者所討論的社區園圃,即為西雅圖P-Patch 計畫。

P-Patch社區園圃起源於1970年代,當時波音公司因破產而裁員,許多人失去工作與收入,華盛頓大學學生 Darlyn Rundberg Del Boca認為,此時正是推廣小學生和她們的家庭參與園藝活動的時候,希望能為鄰里食物銀行(Food Bank)生產食物,在西雅圖議會成員協助下,西雅圖市政府租下部分Picardo家族土地,開始了社區園圃行動;為了紀念Picardo家族,因此命名為P-Patch。

1973年創立的Picardo農園,是西雅圖第一座社區苗圃。

1997年P-Patch移交由西雅圖市政府鄰里部管理,截至2016年12月止,共有90個P-Patch社區花園,3,055個園圃及6,800農夫參與;2016年P-Patch園圃捐出24,178噸的農產品給社區。租用社區園圃需繳年費,並需完成每年8小時在社區公共園圃(非個人園圃分配地)工作的時間,所有耕作只能採用有機施作,不能使用農藥或殺蟲劑,允許使用有機肥料如魚粉、有機肥和石灰等。

「社區園圃計畫」由社區管理的西雅圖鄰里開放空間所組成,單獨或群體農夫承租土地,種植有機食物、花、水果、香料及草本植物,農夫可依據自己的需求安排野餐座椅、藝術品或解說牌。每個P-Patch社區園圃有不同歷史與社區特色,第一個社區園圃為皮卡多農場(Picardo P-Patch Farm),是由社區居民與西雅圖市所共創;此後社區園圃如雨後春筍般在西雅圖各地出現,包含公有與私有園圃,展現不同合作模式和耕種機制,有的園圃是社區居民共同耕種,少數讓低收入農民種植食物以食用或販售為目的。

特色社區園圃

High Point Commons P-Patch社區園圃建立於2010年,共有46個農耕區,佔地490平方公尺,新的申請者需等半年至一年。此園圃開發前是花園,目前作為社區低收入戶及一般家庭的農耕區,提供至少46個家庭種植有機及當地食物;園圃也提供各種社交活動,希望促進社區居民的交流與運動休閒的機會。此園圃目前由開放空間協會(Open Space Association,OSA)管理,提供設施如碎木道、長凳、花床及小孩與成人的活動空間。High Point Commons P-Patch社區園圃有部分區域發展成為蜜蜂花園(Bee Garden),是一座透明封閉建築體,裡面設有蜂巢,不但成為兒童教育資源,也提供當地居民新鮮蜂蜜。建築體周圍如其他P-Patch園圃設有菜園等耕地,提供社區居民種植有機蔬果。

兒童花園裡種植各種香草植物並養蜂。

Meadow Brook 社區花園/果園由Meadowbrook Community CARE(MC2)非營利組織所創,透過與既有單位結盟,如西雅圖東北永續社區(Sustainable NE Seattle)及西雅圖公園與城市水果(Seattle Parks and City Fruit),建置蔬菜及果園,大部分資金來自於Meadowbrook Community議會,平日的維護管理則依賴社區志工,部分的農產捐給社區庇護餐食(Community Shelter Meal),提供食物給低收入的社區居民。

Interbay P-Patch社區園圃創立於1974年,共有132個農耕區,佔地3,995平方公尺,新的申請者需等候兩年以上。此園圃提供無障礙園圃、廁所及養蜂等設施,開發前是廢棄空地,排水能力低,經由社區許多志工努力,填入有機物質與養份改善土壤。1990年代市府在當地建立高爾夫球場,園圃被迫遷移,在新的Interbay P-Patch建立後,志工們將舊地土壤移至新園圃,另外花更多精力在有機堆肥,此園圃設有食物銀行,接受農夫捐贈食物,統籌發放給需要的人。

Howell Collective P-Patch 社區園圃,顧名思義,是指集體及共同擁有的社區園圃,沒有所謂個人承租地,園圃自2011年創立以來,整個規劃、設計、維護及收成皆由所有的P-Patch農耕者共同完成,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凝聚社區共識,實踐都市農業與食物自主的目標,另外透過園圃建置,增加都市綠地面積,提供社區居民戶外社交空間。

在寸土寸金的都會區,有時候很難找到綠地,因此,不同於其他社區園圃設於地面,UpGarden P-Patch建置成屋頂型的都市園圃。此園圃創立於2012年,總面積2,322平方公尺,共有98個圃區;由於當初社區閒置空地不多,西雅圖鄰里部與西雅圖中心(Seattle Center)合作,將該中心所屬的大型停車場屋頂發展為屋頂花園。此園圃目前為公共開放區域,但未來將另覓場所以配合停車場的改建作業。

儘管這些園圃資金來自於政府,社區居民對於園圃的管理仍有非常高的自主性。根據學者Hou(2014)的研究,P-Patch成功關鍵在於社區民眾主動參與,民眾形成共同管理團體、領導團隊及志工社群,使P-Patch空間使用更具彈性、更符合當地居民需求。園圃不只利用來生產食物,也是主要社交、娛樂及療癒場域,有些居民會邀請樂團演奏、舉辦瑜珈課程或環境教育等活動,配合食物分享與品嘗,提供居民五感體驗機會,達到安頓身心靈的療癒目的。

結語

畢肯食物森林及P-Patch社區園圃這幾年來為當地增加綠覆率、改善社區生活、增進人與人互動,實現了生態保育、食物安全、社區凝聚及樹木健康管理的理念。透過農耕實作與都市林永續綠資源建置的過程,達到健康效益(鼓勵居民到戶外從事園藝活動)、經濟效益(食物共享與活化社區農藝園藝產業)、生態效益(確保生物多樣性、改善土壤及選用本土植物)及社會效益(增加社區意識及鼓勵居民參與公共議題),更成為政府、民間企業和社區的橋樑,在善用土地資源的共識下,為整體城市環境改善貢獻心力。

當前國際間最關注的兩項議題:氣候變遷與糧食危機,未來都可能造成臺灣永續發展的障礙,食物森林及社區園圃可作為因應策略之一,其核心價值也符合林業試驗所的發展目標:引進美國林務署(USDA Forest Service)研發的i-Tree都市林效益評估模組,並將森林療癒與食物森林理念融合,發展「林園療癒」研究,將都市森林與社區農園相結合,使森林的效益從深山延伸到淺山及都會地區,讓大多數的民眾容易親近自然,體驗山村野趣及都市森林的舒適環境,有助紓解生活壓力,同時提高糧食自給能力。

畢肯食物森林的堆肥場,將枯枝落葉分解成可以利用的養分。

此外,在臺灣,褐根病一直是校園及公園中重要的樹木病害,也是都市林管理上的一大課題。為了有效控制褐根病,罹病地土壤往往需要依賴藥劑燻蒸消毒,對環境及人員都有一定程度的危害及風險。然而,透過食物森林概念的導入,可配合土壤的改良,在罹病地改種植不易感病的作物,來取代喬木種植,即可避免農藥的使用;不但能降低防治經費,更能強化林園城市的推廣。同時透過社區參與,讓志工接受相關的訓練,達到保護田園、糧食安全及護樹的目標。

(原文轉載自《國際農業科技新知》No.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