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試所研發雞糞加工肥料。
封面故事
雞糞造粒點糞成金,加速去化一舉數得 雞糞處理現況與加工肥料介紹

目前臺灣雞糞再利用方式以醱酵製成堆肥為主,然而醱酵過程耗時且占空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2020年起推動雞糞加工肥料政策,由畜產試驗所(簡稱畜試所)研發雞糞加工肥料,將雞糞用乾燥與造粒處理,免去醱酵時間並降低空間需求,同時避免氮素於醱酵過程逸散,保留較完整的肥分;此外,造粒後成品水分在20%以下,有助壓縮體積,減少運輸成本並利於保存,乾燥顆粒也能減輕田間施用時所造成的粉塵、臭味與蒼蠅問題,可謂一舉數得。

禽畜糞加工肥料與堆肥均屬於有機質肥料
農業技術
耕地永續 肥分還田有道 禽畜糞加工肥料及堆肥使用

因應政府淨零排放目標,農業部門使出渾身解數,為的就是減少千分之四的排放量,而畜牧廢棄物占農業排放廢棄物總量46.7%,其中禽畜糞占據畜牧廢棄物的95.6%,可見若解決禽畜糞排放問題,對於減低農業部門的排放量有很大助益。從資料顯示,自2009年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簡稱農試所)即開始對禽畜糞尿進行肥分還田的研究,而且農委會於2011年開始,依據「農業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進行「個案再利用」措施,無不為了降低禽畜糞廢棄物的生成量。要再使用禽畜糞還田,需經由堆肥醱酵腐熟後,方可作為有機質肥料使用,本土禽畜糞廢棄物若能開發新的技術或增加再利用量,可穩健農業環境永續經營及內循環經濟的量能。

封面故事
前瞻臺灣竹林永續經營之道! 聽竹專家陳財輝品頭論竹

從古至今,竹子與臺灣的常民生活緊密叩合,竹子參與了我們的食衣住行,曾為臺灣帶來出口年產值超過新臺幣7,000萬元的經濟效益。然而臺灣人吃竹用竹,卻不一定識竹懂竹,放眼竹產業的綠金新趨勢,《豐年》專訪長期研究竹林資源的前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育林組研究員、現任中華林學會理事陳財輝博士,掌握竹子的生長特性、竹林的環境效益和「存三去四不留七」的伐竹撫育重點,不僅為竹子盡釋前嫌,更提出臺灣竹林邁向永續經營管理的方向,為竹產業的未來札下根基。

封面故事
【臺灣農遊樂5】薑麻園休閒農業區 用地方特色領航農業區的永續發展

薑麻園休閒農業區為苗栗縣大湖鄉的客家山村,因環境適合薑的生長,早年生產優質薑種,提供給下游薑農;亦種植桃、李,以較低價賣給盤商。因利潤微薄,加上山上缺工,為增加收益,1983年涂兆榮、彭麗貞夫婦返鄉創立該區首家觀光果園,鄰里紛紛跟進;隨著下一代陸續返鄉,慢慢轉型為整合一、二、三級產業的六級化農業。

新聞
創造綠能下的綠金生產,2018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表「農電共生」成果展示

2018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於9月27日至29日盛大展出,永續發展館為三大主題之一,繼臺灣修法推動非核家園後,發展綠色能源已成為國內能源政策的軸心,預計在2025年綠能裝置容量須達20GW,估計其中約17GW需要來自地面太陽能設施,換算總共需要約25,000公頃的土地。

豐年雜誌
農場管理再進化!邁向智慧農業永續經營—鎖定精準、效率,農業經營轉型重點

近幾年,極端乾旱及暴雨現象,讓臺灣農業受氣候影響甚鉅,雖然人們很難改變氣候變遷,但是能決策農場如何管理得更精準化、智慧化。

新聞
伐不伐?林務局:經營人工林,才能保護天然林

國際建材大展今日在南港展覽館盛大開展,開辦第 29屆以來,首度以國家館名義設展的「臺灣館」亮相。由林務局和臺大實驗林管理處、8家國產材業者聯手打造

新聞
溫室要合宜耐用,魔鬼藏在細節裡——農民如何賺取設施農業管理財?

臺灣位於亞熱帶地區,盛產多樣蔬果,但近年極端氣候頻率增加,夏、秋兩季颱風頻繁,冬季又經常發生寒害,嚴重影響農民收成

新聞
【青出於農】以團隊與管理永續務農:時生永續農場

問起「時生永續農場」的團隊對什麼感到自豪,竟然得到一個平凡得令人訝異的答案——乾淨。

新聞
24小時漁業監控中心掌握1,200艘漁船動態,歐盟黃牌解禁有譜

2015年10月臺灣被歐盟列入IUU(非法、不報告、不管制)黃牌名單中,若不改善恐影響漁獲出口,今年2月漁業署成立24小時漁業監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