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機
【野望書寫】方畝蛇形
為了度過些許百無聊賴的時光,母親買下一塊小小的農地;在這被她選中田區,開始有別臨田一年二穫的稻作時序,變成只依我父母腦海而改變的菜園。父親為了好玩種下香蕉、甘蔗、野薑、景觀用途的亞歷山大椰子、咖啡樹、甚至造成失控的金錢草;母親在我父親遊戲之外,成立她專屬的自治區,以供食用的甘藍、青花菜、青蔥、地瓜葉、荷蘭豆、番茄,冬天會有波菜、茼蒿,或者近年嘗試的蘿蔓生菜。
行動教室到奇美部落,提升原鄉作物栽培技術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扶持原鄉農產業,提升原民作物栽培技術,於3月8日在奇美部落辦理原鄉特色作物栽培管理班,引起族人熱烈迴響,座無虛席,農友參與踴躍。
【話有機】陳玠廷:PGS需思考如何與既有驗證機制互補,融入在地
這套系統是否能夠達致臺灣社會有機/友善農業的推展?是一個大哉問。本文擬就「信任關係」、「第三方驗證/另類驗證」等概念的比較,並以PGS同儕審查的機制為例,嘗試拋磚引玉提供討論、對話的切入點。
【話有機】蘇慕容、陳榮宗:有機農業與綠色保育,往強調生態與參與的PGS邁進
農委會林務局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合作的綠色保育計畫,已經邁進第七個年頭,同樣是農業發展,但這計畫會以生態及環境保育為訴求
參與式保障系統PGS如何開創有機農業新局?
農委會主委曹啟鴻甫上任宣示,希望一年內有機與友善耕作面積能從目前約6500公頃達到10000公頃。然而,現行有機農產品驗證制度與標章取得門檻高,且只會讓消費者連結農產品有無農藥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