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有機】蘇慕容、陳榮宗:有機農業與綠色保育,往強調生態與參與的PGS邁進

口述/ 蘇慕容 口述/ 陳榮宗 採訪整理/ 何嘉浩 首圖攝影/ 黃世澤

前言

農委會林務局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合作的綠色保育計畫,已經邁進第七個年頭,同樣是農業發展,但這計畫會以生態及環境保育為訴求,實質查核農場是否符合「綠色保育產品生產標準」來生產農產品,以保護在農場內生物的棲息地,通過的農場可申請「綠色保育標章」進行對外販售。並與生態保育相關的公務部門或民間團體合作進行調查,了解農場生產方式是否能達到永續環境的目標。

綠保計畫原本僅能以農場環境存在保育生物才能申請,在前年擴大申請項目,包含稀有物種、指標性物種、紀念性物種及棲地環境營造。更宣布未來會逐漸轉為參與式共保系統(PGS)的模式,增加參與方式及資訊透明化,增強永續農業的發展廣度。而實際推動,執行上會如何具體進行?

農傳媒專訪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蘇慕容執行長、及綠色保育計畫主持人陳榮宗博士,來說明未來綠保發展方向。

維持保育初衷,增強各方參與度

陳榮宗博士認為,原先綠保的方式接近第三方驗證,只是在某些細節的規範,與現行的有機驗證不一樣,而PGS可以說與有機驗證的模式形成互補,因此對我們而言,發展PGS就是希望更多相關利益方能夠共同參與推廣綠色保育概念。

原本綠色保育產品的審查,同樣會有審查人員、查驗員及審查委員,查驗上主要是全職人員在進行,並會確保無利益關係下的公正性、獨立性。改為PGS模式會有何改變?

陳榮宗博士說明:「參與面的部份,我們會建立核心志工,訓練查驗的能力,能夠將整個查核過程作好,並且讓消費者、專家學者、以及在地農友一起參與,我們正在草擬相關文件,希望能由在地夥伴來進行農場查核,各區域的經營管理,未來則希望交由該區的全職人員進行。」例如南投中寮、苗栗通宵的「友善石虎農作」,有10幾位農友通過綠保計畫申請,慈心計畫讓農友組織起來可以做互相查核,並結合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的專家以及在地消費者進行參與。

參考PGS運作要素,思考綠色保育計畫如何落實呈現

從國際有機農業聯盟(IFOAM)的PGS指南(中文版)可得知,PGS有五個運作的基本要素,分別為參與、共同願景、信任透明度、水平架構,過往有許多團體發展上會在透明度思考該如何進行,因為這關係到揭露多少資訊,以及不同參與者可以了解的內容是否不同?有意思的是,手冊中是如此撰寫的:

「透明度的建立,來自於全體利益相關方…這並不意味著每一個人需要知道所有的細節,但是他們至少對於這一制度如何運行有所了解,或有辦法去了解。」

以IFOAM來說,這其實代表著透明度並不是要求全部的人都知道所有細節,但該如何公開?

陳榮宗博士說明,在申請書上面,有提供讓農友勾選個人資訊公開的程度,而在網站或媒體上面,則是將各專案公開,目前正與農友討論哪些願意公開出來,例如說,生產上面要提供多少資訊?如果只有講用了哪些資材,對於消費者也不一定需要。

蘇慕容執行長補充,這就要看我們談綠色保育計畫或是友善農業的追溯系統,要提供資訊給消費者的意義跟目的是什麼?如果只是滿足消費者”看到”而已的話,那只要將紀錄公開在上面就好,但如果我們重點在於理念傳達及教育的內涵,那從一開始的設計,生產者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以及理念如何具體傳達,甚至農民有能力,可以提供描述在田裡觀察生物的棲息狀況,傳遞出綠色保育的內涵,至於提供到什麼地步,還需要有更多參與者的共識才能做出這系統。

PGS模式的費用是否同樣造成農民負擔?

在進行有機驗證時,對於許多農民來說驗證費用會是一種成本負擔,那如果執行成PGS模式,是否也會跟有機驗證一樣對農友造成負擔?

陳榮宗博士表示,目前都還在評估整體成本,希望能夠適當減輕農友負擔,例如說查驗稽核的成本、檢驗費用、人事費用、行政成本,但由於計畫部分有補助,都必須包含進去計算才行。蘇執行長補充,所以參與這方案的費用,未來查核上會盡量是選擇在地的,例如消費者、農友或是專家,減少跨區域的查核,因為那會花費較高的金錢及時間,以此來擬定一個合理的費用方案。

有機精神=農藥殘留未檢出?重新審視台灣現況

讓許多有機農友頭痛的農藥飄散汙染問題,未來綠色保育計畫是如何看待及處理?

陳榮宗博士說:「過去也曾經發生過這問題,我們會去看污染的農藥成分是什麼,農民本身的作物是否有可能使用這種農藥,如果不是,會請他看看周遭是否有作物使用,了解會何會有檢驗出農藥,積極地一起找出原因並解決。」

過去有機驗證發展時,曾討論到採樣的時候,為了顧慮到農民收成販售時間,因此會在採收之前採樣非產品的葉子等部位送驗。

蘇慕容執行長說:「做綠色保育計畫時,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要思考,在官田的菱角田做綠保的農場時,它的水路可能與其他未申請的農田連在一起,在採樣田裡的葉片、植株進行送驗後,都會驗出農藥,一個來源是連接的水流汙染,一個是鄰田噴藥的汙染。」

思考有機的精神如何落實?

蘇慕容執行長強調,有機農業的精神,應該不是只有農藥殘留才對,在於操作者怎麼守護這塊土地跟使用正確的方法,而不是只把鄰田汙染等外在風險,全都加諸在生產者身上,所以我們會進行評估,由於菱角主要都是吃果實,植株的葉片及莖部不是要吃的部位,而農藥因進入水中會被稀釋,因此目前採樣以菱角殼帶仁進行檢驗。並兼顧到消費者的需求,所以檢驗要求為農藥殘留未檢出。

至於綠色保育計畫轉往PGS發展,是否仍要維持農藥殘留未檢出標準?這個部分慈心還在內部討論,但蘇慕容執行長強調:有一件事情一定要做到,那就是透明,如果之後會有容許農藥殘留,就會需要跟消費者說明清楚為何如此訂定,目前都還是維持未檢出的規範。

綠保計畫是否會為了符合友善耕作法令規範,而導致失去理念的落實?

蘇慕容執行長認為,如果今天這個友善農耕的系統,對綠色保育及農民的發展有正向意義,就有認同支持這方案的基礎。但是如果是無法契合的,那我們就還是做好綠色保育本身,好好的把理念及內涵傳遞出去,讓認同的消費者支持這些生產者。

更多閱讀

【郭華仁】請恢復有機農業的全貌

【王鐘和】民間對有機農業修法的七個建言

【陳玠廷】參與式保障系統PGS如何開創有機農業新局?

推動友善環境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