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 Bay 好油:台灣農業國際化關鍵──從G.A.P.談起(二)

文/ Lin Bay 好油

吉園圃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台灣目前有兩種官方的GAP,這也就說明了部會之間各自為政,缺乏橫向溝通的問題,吉園圃有什麼地方不好嗎?

吉園圃的問題就是整個系統並不是一個認證標章,沒有辦法走向目前的主流趨勢-第三方認證系統。再加上內容不足,吉園圃只有田間管理的部分為主,而現在的農業管理包含田間處理、採後處理、產品運輸等範圍,因此自然是不足的。

吉園圃不是不好,只是不適合這一個不斷要求越來越嚴謹的時代,在23年前推出時,可能符合當年的需求,但在架構跟內容都沒有強化的狀態下走了23年,早就已經不符合現在的需求。而整個架構也沒留下升級跟改變的制度,最近的吉園圃2.0,說穿了也只是多了一個QR code,對於內容的部分,並沒有任何更動。

真正影響吉園圃的是因為鬆散的管理導致消費者對吉園圃信心的瓦解。

吉園圃被模仿及偽造,就代表它讓消費者建立信任感,會被偽造就代表它有那個價值,但主管機關也沒有那麼多的人力跟經費去管理,漸漸地任偽造越來越多。而有部分的產銷班跟農民在意的是標章而不是安全生產,因此拿到標章之後,又恢復過去的生產管理方式,造成用藥殘留,主管機關沒有能力抓到這些害群之馬,也造成認真管理的農民的不滿,漸漸退出或轉向產銷履歷的系統,在這樣惡性循環之下,自然狀況越來越差。

其他國家如何推動GAP呢?以日本為例

我們來看看日本的案例,在2002年日本的零售商跟食品通路開始對農業生產者要求GAP的實施,地方政府開始建立GAP的標準。但這些地方政府建立的標準並沒有關鍵查核點跟認證體系(跟吉園圃相似),最後就建立了超過100種的GAP標準。

這時候日本的零售商跟食品通路就很痛苦了,它們只是希望前端有一個良好的生產標準,怎麼搞到越來越複雜呢?農民也很痛苦,100多個GAP標準到底要怎麼做?於是這三方就坐下來談,最後也一起成立了JGAP office,大部分的零售商都加入了JGAP,JGAP office就開始負責整合這些GAP標準。

經過了三年的整合,2009年推出了釋出了第一個GAP的指南,2014年釋出了中文版,JGAP有130個關鍵查核點,遠比Global G.A.P 224個控制點還少了許多。對JGAP最大的打擊就是AEON轉向支持Global G.A.P 使日本知道不能再玩自己的這一套,要跟國際接軌比較重要,因此開始要求JGAP與Global G.A.P接軌,同時也向全球食品安全倡議(Global Food Safety Initiative, GFSI)申請認可,就算沒辦法與Global G.A.P接軌,也提升自己的等級。

關鍵查核點

現在主流的GAP都會導入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HACCP)這是一種以科學為依據,保證生產系統流程的食品安全,以預防的角度來生產最低危害風險的產品以供人類使用。

HACCP有五個基礎步驟,延伸出關鍵查核點(Critical Control Points, CCP)的概念來執行GAP。

步驟如下:
1. 分析危害
2. 誰會受到危害跟危害的影響範圍
3. 風險評估和決定預防措施
4. 記錄工作計畫-發現並執行
5. 檢討風險評估,必要時更新

台灣良好農業規範Taiwan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通過台灣良好農業規範生產出來的農產品才可以叫做產銷履歷農產品。目前農、水、畜禽產品TGAP計109種,這就是很有趣的地方,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種規範呢?應該是一種規範109種產品才對,一種規範對應一種產品的方式,本身就凸顯制度上設計的問題。政府2007年設計這套制度的時候,就跟日本2002年一樣陷入了太多規範的困境,日本花了3年改善完成,臺灣則經過了10年才推出新版的產銷履歷2.0開始要修正這個問題。

而TGAP雖然有這麼多種規範,但內容大同小異從一開始的作業流程圖、風險管理表、到後面的作業紀錄簿等,這麼多的剪貼內容,符合關鍵查核點的項目卻寥寥可數,認真算起來大概有20來項,因此德國杜夫萊茵認為目前台灣的TGAP與GlobalG.A.P約只有10%的接軌程度也是很合理的。

台灣的產銷履歷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未完待續)

 

本平台提供各方意見投稿交流,文章內容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