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 Bay 好油:台灣農業國際化關鍵──從G.A.P.談起(一)

文、攝影/ Lin Bay 好油

許多農民跟農業生產者都認為良好農業規範(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GAP)很困難,執行GAP真的困難嗎?

其實GAP執行缺乏的是一個完整且系統化的指導與推廣,雖然各個國家都有這樣的問題,但隨著GAP不斷的推展與改善,能達成的生產者已經越來越多了,永續農業生產是一個趨勢,要執行永續農業生產就必須達成良好農業規範。

傳統的農民說:我們以前都這樣生產,這是老祖宗的智慧,我們的方法有什麼錯誤嗎?
慣行農法的農民說:透過化學物質的使用,可以得到高產量,追求高產量有錯嗎?

少部分傳統的農民可能連閱讀都有困難,他們學習農業生產的技巧是來自它們的長輩,依循經驗建立的專業,但往往難以面對不斷改變的氣候及日益嚴重的病蟲害,想要有好收成只能依靠辛苦的工作或是老天的保佑。

大部分農民使用現代化的化學物質來協助生產,包含作物生產、植物保護、植物成長、採前處理、儲存時間等各個生產環節,這些化學物質的使用提升了產量,穩定了外觀品質並使作物遠離病蟲害。

很不幸地,多數農民並沒有良好的使用化學物質的控制能力,也因為過度依賴化學物質的使用,導致生產的作物可能遭受汙染或殘留,化學物質也影響了環境。而消費者也開始在意看不見的農藥殘留問題、農業生產對於環境的破壞、農業勞動權等問題。

農業是一種經濟生產,有生產就會產生對環境的破壞,因此消費者開始支持永續農業,能生產出符合消費者品質需求的商品並減少對於環境的破壞,讓農民生產作物的時候有一個規範可以依循,這個規範就是GAP。

GAP經過多年的修改之後,相關的範圍跟規則也逐漸定型,以國際的主流標準而言,良好農業規範GAP有四大核心組成,能兼顧到這些核心項目,才是良好的環境生產。

四大核心
1.     食品安全
2.     環境管理
3.     受雇者健康、安全、福利
4.     產品品質

 

亞洲各國的GAP

GAP是一個趨勢,各國GAP的推動都是在上述四個核心組成之下,但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實力推動GAP的系統,GAP在推動的過程之中也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與國際接軌較弱,以本土市場為主的GAP,這類的結構也比較鬆散,能關注的核心項目也少,例如台灣的吉園圃、TGAP泰國的Q MARK等;另一種則是較晚開始發展,而希望走向國際市場並能跟國際接軌的GAP,例如JGAP、ThaiGAP、VietGAP、ChinaGAP、MyGAP、KoreaGAP等。

而目前的國際趨勢是歐洲的GlobalG.A.P一統江湖,成為國際通用的GAP系統,GlobalG.A.P 也得到全球食品安全倡議(Global Food Safety Initiative, GFSI)的認可,是屬於農業生產端的認證規範,農業生產的範圍包含了作物生產、集理貨、產品運輸等範圍,除了農業生產的部分、環境管理、受雇者健康、福利等項目也包含在GlobalG.A.P裡面,而台灣推動的GAP,只有作物生產的部分為主,對於其他的部分相當薄弱。

近年來亞洲各國開始修改GAP的內容,希望與GlobalG.A.P接軌,而目前只有泰國的ThaiGAP在2016年與GlobalG.A.P得到相互的承認,這個承認讓泰國足足走了13年之久,而其他的國家如日本、越南、馬來西亞、中國及台灣也正在走向與GlobalG.A.P接軌的道路上。德國杜夫萊茵(TÜV Rheinland)曾出示一份評估報告,認為目前台灣的TGAP與GlobalG.A.P約只有10%的接軌程度,台灣的GAP想跟國際接軌還有一條很長的路。

台灣的GAP發展歷程

1993年台灣設計出第一個GAP系統,吉園圃,一個23年的標章以現在對於驗證系統的要求來看真是慘不忍睹。

如果說吉園圃是一個驗證標章,那不如說是一個輔導標章。過去為了提升農民、產銷班關於安全用藥的知識,各地農業改良場及農試所等基層農政單位會輔導農民安全用藥。農民學習安全用藥的知識後,生產的農產品,再經過藥毒所等相關單位檢驗通過後,再核發吉園圃標章。

輔導的是農委會下所轄的農改場,協助驗證的是農改場跟藥毒所,認證跟發章的是農糧署,全部都是官方單位,所以吉園圃該說是一個輔導標章。

可是吉園圃教導農民安全用藥,再隨機抽驗成品,對於農產品的生產過程管理過於薄弱,在二十多年前還能接受,但已經趕不上對於農業生產的管理需求,因此農委會在2008年推出了第二個GAP系統,台灣良好農業規範(Taiwan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TGAP),而通過TGAP認證生產的農產品則叫產銷履歷農產品(Taiwan / Traceabi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 TAP),產品上可以貼上TAP標章。

這個TAP標章的設計,真的是一個悲劇。因為國際上的GAP產品,標章上用的都是GAP的字眼,台灣的GAP產品卻用TAP,誰懂TAP是什麼鬼東西啊?導致其他國家的貿易商反而接受吉園圃標章,因為標章下面有明顯的GAP。這些標章都是做商業使用,就應該用商業能接受的思維去設計,而不是用一堆不切實際的說明。

TGAP的內容跟架構上相較於GAP就比較嚴謹,內容上也引進第三方認證的制度,但整體架構上還是存在著不少問題。

最慘的是剛推出就遇到改朝換代,2008年陳武雄上任農委會主委之後,就把他在1993年農林廳任內的吉園圃又拿出來推,因此台灣GAP的推廣就變成農糧署推吉園圃,農委會企劃處推動TGAP,這樣的雙軌架構。直到2014年吉園圃因為造假的問題,導致當時的行政院長江宜樺下令5年內退場,但在2016政權替換下,原本預計退場的吉園圃又變成吉園圃2.0重新出發,導致台灣的標章系統沒有走向簡化,反而變成「四章一Q」越來越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