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魚塭
【六輕氣爆】公衛學者出動 協助釐清魚塭污染狀況
臺大公衛學院專案助理教授邱嘉斌表示,過去六輕公害研究主體多在人體,此次藉爆炸事件,可望推進污染物在不同介質的影響程度,如水、空氣及生物體內的殘留等。15、16日研究團隊從彰化到雲林共18處採集水、底泥、文蛤及泡棉進行檢定,現場雖沒有發現生物大規模死亡,但仍無法斷定污染的情形。預計17日會將採樣的內容轉送至檢驗單位。
臺灣生態養殖多樣性,兼顧收益與環境,精算環境負荷量
在注重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的趨勢下,臺灣近年越來越多養殖業者決定加入生態養殖行列,然而臺灣目前對生態養殖尚無明確定義及規範,時常出現在水產品外包裝的字樣,例如不用藥、使用益生菌、友善環境等等,大多出於養殖業者根據自身經驗統整的做法。另一方面,生態養殖生產過程背負更高風險、生產成本,該如何兼顧收益與環境,成為最大挑戰。
強烈大陸冷氣團發威,漁業署、農改場教你防寒有訣竅
天氣冷颼颼,近期這波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有機會創下入冬以來最低溫記錄。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中部空曠地區更有可能出現攝氏11度左右的低溫。為了避免強烈寒害,造成養殖漁業與農作物損失,漁業署及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也特別呼籲,強烈冷氣團來襲,各項栽培作物及養殖業者應提早做好防寒管理措施。此外,漁業署進一步提醒,各地區若有災情出現,漁民可儘速向當地公所通報。
【看不見的人】沿海魚塭的顧塭人
平日經過養殖魚塭的空曠地區,通常都很少看到有人在活動,唯一有活力的就是塭池辛勤轉動的二葉水車,嘩——嘩——嘩——地攪拌著池水,偶爾會有一兩尾虱目魚或鱸魚躍出水面,還有護堤上看見陌生人就狂吠的野狗,以及因騷動而飛起的鷺鷥,魚塭是沿海靜謐的曠地。
農家子弟合力開創雜糧新頁 – 第三屆百大青農雜糧團體
提到對嘉義東石印象,肥美的鮮蚵、一池池魚塭與海岸邊的蚵棚,是許多人腦海中最先浮現的畫面。靠海的東石,不僅有著鮮美的水產,也因為特殊的風土,讓這裡生產的雜糧有著濃郁的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