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人】沿海魚塭的顧塭人

顧塭人

文、攝影/盧昱瑞

平日經過養殖魚塭的空曠地區,通常都很少看到有人在活動,唯一有活力的就是塭池辛勤轉動的二葉水車,嘩——嘩——嘩——地攪拌著池水,偶爾會有一兩尾虱目魚或鱸魚躍出水面,還有護堤上看見陌生人就狂吠的野狗,以及因騷動而飛起的鷺鷥,魚塭是沿海靜謐的曠地。

凌晨4點多天還未亮,顧塭人每天要比太陽還早起,從塭寮裡搬出每袋30公斤重的飼料,用推車拖到塭池邊的自動飼料桶備妥,每池的魚種和魚齡不同,所以飼料的顆粒大小和成分也不同。有時連日豪大雨造成淹水,有些魚漫游到別池,在餵食時要特別觀察食餌的行為差異。「這池都是金目鱸魚,剛放養幾週,還在調整它們的食餌習慣,所以要人工投餵,在天要亮不亮的時候是投餌的最佳時機,天色一亮就又不吃了⋯⋯」顧塭看似一個乏味又單調的工作,但實則不然。「颱風天最緊張了,除了擔心淹水之外,最怕的還是停電或跳電,水車一停擺就完了,雖然魚塭現在都備有發電機,但颱風夜還是要一直守在這裡,應變任何突發狀況。」顧塭人補充說。

每日天未亮前就要搬運近30袋的飼料,餵食的過程要觀察食餌狀況,同時也要細察塭池各項電機設備是否完善,隨著魚齡不同,亦要調整飼料以及魚苗健康等等。高屏地區的沿海魚塭池,風景看似空曠寂寥,但每天一定都有人在,花著極大心力照顧著各類養殖魚。

PROFILE

盧昱瑞 高雄人,以捕捉影像為志業,2005年因拍攝畢業作品而接觸海港裡的人事物,年以〈關於一種揮手告別的姿態〉獲得高雄獎,其後並持續記錄遠洋漁業中的紀實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