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養殖漁業
古語有云「朔風起,秋魚肥」,素有虱目魚故鄉稱號的台南,入秋後正值產季,市政府亦積極拓展通路、推出系列產銷活動,在9月20至22日與百貨業者合作,先舉辦虱目魚週漁產品銷售活動。南縣區漁會及第一漁權會加碼推出限時限量「好虱(SA)」大放送,現場提供600組虱目魚肚及600組虱目魚丸優惠搶購,由台南市長黃偉哲及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的共同行銷下,逾百名民眾排隊參與,產品立刻搶購一空。
臺灣養殖漁業因極端氣候、水土資源有限、產業結構僵化等因素,導致產量佔全球比值從1950年的4%衰退至0.3%,漁業署現擬定四年期中程計畫「養殖漁業發展策略」草案,以專區、專水、專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調整,預計10月底送交行政院討論。學者建議,應從培育水產疫病人才,發展育種、疫苗及飼料產業,以提升養殖產業競爭力。
漁戶別讓權益睡著了!即日起至5月底,養殖漁民可攜帶養殖漁業登記證、漁業權證明、水權狀及水利機關核發的水源使用證明文件,到養殖所在地公所申報養殖情況,申報的資料會作為天然災害補助,以及核發水產產地證明等政策依據,6月後颱風好發期將至,漁戶不可不慎。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於2018年發布《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指出,全球捕撈和養殖魚類的總產量將在2030年達到2.01億噸,比目前的1.71億噸高出18%。其中,漁獲增長以養殖漁獲為大宗,已達到整體漁貨量的53%。
隨著全球人口增加,對水產品的需求節節上升,但捕撈已達極限,今後必須依賴水產養殖才能滿足人類對水產食物的需求。雖然臺灣內陸水產養殖面積小,但四面環海的優勢可充分發展海洋養殖,所以海上箱網養殖可說是臺灣漁業的明日之星。
「亞太區農業技術展覽暨會議」匯集來自19個國家、210個參展商,展出逾400個攤位,主打技術面、可達到產業升級為目標的展覽品項,打造國際專業貿易洽商平台。
國外水產養殖生物安全管理早已行之有年,不過臺灣養殖業者以個體戶為大宗,多數情況,魚塭僅隔一條土堤就分屬不同業者,疾病、藥物可能隨著空氣、水源或鳥類的傳播, 影響到鄰近魚塭
拜訪養殖生產者黃芬香時,正值梅雨鋒面挾帶西南氣流,為北部帶來驚人雨量。中午用餐時,與她一同看著北部傳來的災情新聞,對於颱風季節未到就造成這麼嚴重的淹水情況,面對這樣異常的氣候變遷深感無可奈何。她很擔心鋒面南移後,帶來的雨勢將影響再過一個月就可以採收的黑金文蛤。
臺灣養殖漁業發達,「尚青」的水產總讓許多饕客愛不釋手。然而,在嚐鮮的同時,你對養殖漁業究竟瞭解多少呢?
產量最多、產值最高、養殖面積最大的各是什麼魚種?各縣市的養殖漁業又有何特色?台灣當今的養殖成就,又曾走過哪些波折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