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食物清零計畫
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2021年7月號 食物清零計畫

攤開長長的挑食清單,有的讓眾人齊喊「我也是!」但也有「這你也挑?」的神奇品項。而在吃與不吃之前,產地到餐桌的漫長旅程,已累積難解的剩食問題。如何讓剩食及挑食清單上的食材華麗升級,從製造者轉成搶救者?

封面故事
【吃看看吧,搞不好你會愛上】挑食是擁有説「不」的彈性

我身邊的人都說,問我不吃什麼,還不如問不挑哪些比較快——白蘿蔔吃紅蘿蔔不吃;海鮮只吃蛤蜊;名字有ㄐㄧㄠ的只吃香蕉,椒類都不行;食材用電鍋清蒸即可,忌太辣太鹹太油……挑食清單多得說不清,更難以整理出規則跟理由。而其中對部分食物的排斥,是從姊姊和我說的故事開始。

封面故事
【我挑食我驕傲】不要懷疑,我吃蛋餅不加蛋

對於蛋,我就是不吃,我就是討厭。在年幼記憶中,有個場景令我印象相當深刻。幼稚園大班的時候,有天老師教大家煎荷包蛋。對小朋友來說,最困難的是要把蛋完整的打進鍋子裡,然後漂亮的翻面。我算是滿早就煎完了,也還算成功,但卻是最後一個離開教室,直到老師要關燈放學,我還在自己的座位上,因為要能回家的前提是:「把自己煎的蛋吃完。」

封面故事
【別怕,我們很可口】配角變主角!香菜的華麗轉身

世人對香菜非愛即恨,在國外,有「IHateCilantro.com」網站專門反香菜,也有香菜食品大賞維護擁香菜者;在臺灣,網紅與政治人物掀起的香菜戰爭延燒全國,但香菜的正反兩派一定得如此楚河漢界、敵我分明嗎?喝一口香菜歐蕾,看那綠白兩色的流動融合,或許就是雙方陣營得以和解的模糊地帶……。

封面故事
食棄時代——從產地到餐桌的剩食之路

環保署統計,2020年臺灣產生的廚餘約有53萬噸,平均一天是1452噸,如果用20噸的大貨車,得出動73臺才裝得下。你也許很困惑,哪來這麼多的廚餘呢?其實在抵達你的胃袋前,食物得經歷漫長的旅程,一路上危機四伏,隨時可能慘遭被丟棄、削整斷頭的命運,讓我們沿著食物的生產鏈上溯,直擊剩食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