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農業缺工
農委會今天下午舉辦「農業缺工改善成果發表記者會」,主動拋出消息,已向勞動部申請乳牛飼育業開放外籍移工。輔導處長范美玲表示,原先提出的酪農業外籍移工需求約680人,評估後調整成470人,加上農委會農業人力畜牧團約50人,規劃以400人為額度試辦,向勞動部提出申請。
農委會輔導處處長朱建偉則回應,各地農會這一年辦理招募調派人力團,能力明顯成熟成長。未來因應農業缺工除了發展機械化生產以外,打造優質的勞動環境也很重要,要讓勞方跟資方都能拿到合理報酬,人力才留得住,產業也才能有新血活化。
許倫肇表示,5月使用APP以來,陸續聘請了20位大學生,平均時薪在145元以上,來合作社工作不但包午餐,工作完還有荔枝可以拿,而且工資還現領,對學生來說誘因很大。
不過劉松杰指出,每個人的專業技能有所差異,因此換工的人力投入大多侷限在一般農務工作,或是雜物工作等,南投地區的茶葉類換工比較有機會,除了有一半青農種植茶葉,也有很多老農種茶,跨鄉鎮區域的換工,較能協助到專業農務工作。
為舒緩農業缺工的問題,高雄市政府提出勞動力分級的概念,中高階需要技術的工作交由各區農會負責的「農業技術團」農業師傅來執行,而初階較具同質性的勞動力如採收、分級包裝、寫宅配單……等,則交由農村附近的大學生協助。
農委會推動外籍青壯年來臺依親度假打工,可說是為長年農村困境現況解套,地方基層農會對這項政策大多抱持正面看法,希望能協助農業現場的缺工問題。該項政策預計最快6月上路,由了解掌握在地缺工情況的農會,協助申請外籍青年度假打工推薦文件。至於未來800位外籍青年該如何投入缺工現場?農委會農業人力發展辦公室執行秘書蔡佩君表示,度假打工正式上路後將不會特別限定區域申請,但會先鎖定缺工問題較為嚴重的縣市試辦。
桃園市9位青年農民今天成立全臺第一間農機互助合作社,首任理事主席陳士賢表示,社員們分別種植水稻、茶葉、蔬菜等等,共有十數台農機,由於生產作物不同,農忙期錯開,機具人力互相支援,大大提高生產效率。今年預計再招募15位生力軍,訓練農機操作技能,期望在臺灣原有單一作物代耕的模式外,走出一條整合在地資源,提升生產效能的力抗缺工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