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觀賞魚博覽會華麗再現! 萬元水晶蝦「落日銀河」、孔雀魚世界冠軍高雄亮相

Covid-19疫情期間中斷3年的「臺灣觀賞魚博覽會」今年重新舉辦,19日即將開展,除展出「鸚鵡六間」、「超級二線鼠」等臺灣獨步全球繁養殖成功的魚種,包括「白色大和藻蝦」,一隻要價上萬元的水晶蝦「落日銀河」也將首度曝光。今年7月剛拿下「孔雀魚世界盃大賽」冠軍的黃尾禮服孔雀魚亦參展亮相。

在魚醫生潘世瑩眼中,每條魚都是可愛的孩子,圖為工作室裡的金魚們,飽嘗冬蟲夏草製成的飼料,個個活力十足。
豐年人物
打造魚寶貝的萌寵烏托邦 塔魚手札的奇幻之旅

人生病了要找醫生診治,那魚生病了該找誰呢?「用『金魚腦』來形容健忘,是一個錯誤迷思,其實金魚的記憶不只3秒鐘,而是3年喔!」聊起魚,彷彿開啟了觀賞魚獸醫師潘世瑩的話匣子,滔滔不絕地分享魚世界的奧妙。她與水族造景師蔣欣葳共同創立「塔魚手札工作坊」(以下簡稱塔魚手札),希望盡自己一份力量喚起大眾對水中小生命的重視,讓觀賞魚不僅僅是觀賞魚,而是陪伴你我的療癒夥伴。

新聞
人工繁殖觀賞魚「金蝴蝶」育成率最高達5% 建立商業量產減少野生捕撈

藍帶荷包魚是高價的海水觀賞魚,來源為野地採捕,臺灣的主要產地在澎湖海域,但因棲地破壞及過度採捕,天然資源量已大幅減少,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6年前開始進行野生藍帶荷包魚種魚養殖試驗,今年以餌料序列及管理技術,將育苗成功率穩定維持2%至5%,已達建立商業量產模式目標,下一步技轉給廠商,以人工繁殖藍帶荷包魚供應觀賞魚市場需求,避免人為捕撈。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魚體長辨識技術升級 誤差只有3公釐不只快、更準確

農委會投入智慧農業邁入第3年,水產試驗所與工業技術研究院組成的智慧化養殖技術研發團隊又有新成果,水中養殖魚體的量測系統從2D的辨識能力提升至3D,克服不同水深可能量出不同體長的問題,並且將體長預測誤差壓縮至正負3厘米間,已在數個養殖池中試驗,有意技轉的廠商可向水試所洽詢。

新聞
穿越千年 一窺金魚前世今生及文化美學

2000多年來,金魚成為最受歡迎的觀賞魚之一,除了有著各式各樣光鮮亮麗外表外,更在中國文學、藝術中留下足跡,但鮮少有人知道,金魚是從日常食用的鯽魚突變而來。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正在展出「金玉滿堂迎春金魚特展」,要帶著民眾從科學、文化,甚至是日常生活,重新認識曾作為朝貢品,還傳播至日本、葡萄牙、英國、美國……等國的傳奇生物─金魚。

新聞
站穩基礎科學研究,全功能智慧水族套缸讓養觀賞魚一次上手

1千多年前,中國就已經有馴養金魚作為觀賞用途,隨著科技進步,觀賞水族的範疇已經不僅限在過去認知的金魚,也拓及到蝦類、貝類,甚至是頭足類。

新聞
秋楓、浮島、水草,觀賞魚競賽創意無限

2017臺灣國際觀賞魚博覽會週五開幕,今天舉行頒獎重頭戲,慈鯛造境全場總冠軍「秋楓」,用獨立浮島式造景,搭配美麗楓紅,營造出濃濃秋天味

新聞
愛牠,就不要棄養牠!觀賞魚回收機制明年上路

許多人喜歡養魚療癒身心,但失去耐心或無法飼養後,卻直接在河邊放生,造成生態危機,中華民國水族類商業同業公會研擬出一套完整的觀賞魚回收機制

新聞
國內觀賞魚研發動能強,觀賞魚博覽會將重返南港展覽館

「2017臺灣觀賞魚博覽會」睽違2年後,將再度於今年9月22日至9月25日在臺北南港展覽館隆重登場,本屆活動主軸為「漫遊魚博,水族樂活」,期望藉由欣賞水中生態之美,悠遊於悠閒的情境氛圍中,達到紓壓療癒效果。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小蝦米立大功!觀賞紅斑活額蝦種苗量產再添生力軍

水產試驗所(以下簡稱水試所)歷經3年的研究,成功建立紅斑活額蝦(Rhynchocinetes uritai)的種苗量產技術,為我國海水觀賞蝦市場再添生力軍。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全球觀賞水族產值高達150~200億美元,具有十分龐大的商機。臺灣的觀賞魚蝦繁養殖技術向來獨步全球,而其中小巧精緻的觀賞蝦,每年創造的產值超過新臺幣2億元以上,堪稱小蝦米立大功,實力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