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06
新聞
林下經濟的甜蜜項目 不必逐花而居的林下養蜂

目前已發展的林下經濟項目有椴木香菇、木耳、金線連與森林蜂產品等項目,其中養蜂對林地干擾低,兼具生態服務授粉功能與蜂產品生產,且主題鮮明,易於發展生態旅遊休閒產業,吸引了許多山林社區。發展林下養蜂,應朝向特色產品開發,避免陷入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才能建立永續發展的利基。

一直以來「純正蜂蜜」的判定都令人困擾,新標示法規將更能保障消費者和蜂農。圖片來源/Boris Smokrovic on Unsplash
新聞
100%蜂蜜才能標示「蜂蜜」 蜂蜜標示新規定2年後上路

民眾在風景區常看到蜂蜜業者貼出「不純砍頭」的廣告, 衛福部食藥署預告「包裝蜂蜜及其糖漿類產品標示規定」草案,將規定包裝蜂蜜產品的標示方法依照蜂蜜含量多寡標示名稱,只有蜂蜜含量100%的產品才能標示「蜂蜜」、「純蜂蜜」、「100%蜂蜜」,且蜂蜜原料原產地也要標示。

封面故事
【永續蜂業3】蜂產品健全驗證+多元發展 迎接養生與在地風潮

臺灣蜂蜜過去年平均產量為1萬2,000噸,但是自2016年起,受到氣候等因素影響產量下滑,近五年來皆未超過1萬噸,尤以2019年衰退至2,907噸最為嚴重。連年歉收,讓幾乎不曾漲價的蜂蜜破天荒調漲3到5成。面對量少價高趨勢,蜂農面對將來勢不可擋的氣候變化,除了探究氣溫、雨水等環境因素,在養殖面、產品開發及定位上可投入哪些因應之道?政府在其中又該扮演什麼角色,以協助優質的本土蜜獲得完善的保障?

封面故事
【永續蜂業1】臺灣蜂產業的經營現況 用產銷履歷迎戰五大困境

1970年代,臺灣蜂產業挾著勞動力資源與蜜粉源植物充足的優勢,大量生產蜂王漿外銷日本賺取外匯,支撐著上千戶農家經濟。然而,養蜂產業在1990年代國際市場競爭下逐漸失去了優勢,近20年更因為土地開發、自然資源減少、氣候變遷威脅、作物農藥傷害等因素,使得養蜂環境越來越嚴苛,養蜂產業已不再是甜蜜的事業。要祈求蜂群平安才能順利生產,蜂農除了要練就專業的技術外,還得靠上蒼的憐惜,給予風調雨順的氣候,讓植物正常開花,蜜蜂才能有充足的食物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