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舞春的食農科普】採集大地──吃進肚裡的果園生態

果園多樣化的草生栽培,替果農帶來許多的生態服務,像是涵養地力、水土保持、淨化水質、營造多樣化的生物棲地、塑造果實風味等,尤其在友善耕種的果園中,更像是提供了各種可食野草的食物櫃,透過採集和料理,轉化成令人垂涎的美食,在果園閒暇時期,更可作為一種活動體驗的經濟收入。透過這樣的參與互動,建立起消費者與生產者的關係,也將單純生產水果的果園轉化成全食的體驗場域。

新聞
【舞春的食農科普】心法大公開!陪著老師做食農推廣,讓教育回歸初心

「將植物種下去拍張照,剩下的工友阿伯會幫忙弄」、「趕快做完就可以回到教室休息了」這是在課程中時常聽到的吆喝,不免讓人憂慮。食農教育並不是為了種出美美的蔬菜或是達成什麼成就,而是藉由在農田或園圃環境中動手做的過程,激發學童對食物與土地的情感、運用栽培農作物的歷程為素材,建構學童的觀察力,在每一次操作中練習到各種大、小肌肉的動作技巧,同時增進其認知能力的發展。

新聞
【舞春的食農科普】採集大地:港口伊娜的野菜盤

野菜盤是濃縮地景與季節變換的一種方式,也是採集地圖的最佳註解,背後所隱含的是伊娜們自祖母或母親傳承下來的生活智慧,透過採集人的手學習到隨著大自然變化的生活方式。若是要說,感受大地賦予的珍貴資源,以及這些採集過程的最佳方式是什麼,那就是跟著伊娜在廚房切切洗洗,或是在田邊生起爐灶,一起把野菜盤烹煮成一桌在地家常菜,並用身體和自己的味蕾來感受大自然所帶來的富裕與多樣性。

新聞
【舞春的食農科普】他山之食:我有一個廚房,我有一個農場,嗯!Haver til Maver

外國的月亮沒有比較圓,他山之食也不一定比較美味。雖然不像他山之石一樣可以當磨玉石,但【他山之食】藉由實地訪查、分析不同的案例,期能謙卑而不自卑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新聞
【舞春的食農科普】田園城市不能只靠正念思考——獨居蜂才是都市好幫手

不少民眾想要在自家陽臺種一些『有機』的蔬果,接著很快就引來不少嫌惡的昆蟲把作物吃得亂七八糟。同時,我們也時常忘記這些植物大多需要昆蟲授粉,在都市環境不理想的狀態下,有可能根本連一顆瓜也收不到。

新聞
【舞春的食農科普】自然系的居住正義:獨居蜂旅館

『城市裡有著各種不同高矮胖瘦的獨居蜂與我們共同生活著,話是這樣說,但牠們到底住在哪兒呢?』

新聞
【舞春的食農科普】城市裡的寶可夢:獨居蜂

以臺北市來說,在這樣高度都市化的生活空間裡,除了手機、電腦、社群網站上的昆蟲圖片,以及家裡出沒的蟑螂、螞蟻外,很多人可能以為城市裡根本很少昆蟲跟我們一起生活吧!

新聞
【舞春的食農科普】如果學校裡有一畝田——校田寶可夢

在食農的浪潮之下,除了帶學生們種種菜,體驗作物生長的過程外,還可以從中發現些什麼?校田其實就是學校最好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