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春的食農科普】自然系的居住正義:獨居蜂旅館

文、圖片提供/ COME BACK to ME

『城市裡有著各種不同高矮胖瘦的獨居蜂與我們共同生活著,話是這樣說,但牠們到底住在哪兒呢?』

獨居蜂跟社會性的蜂類築巢形式差異很大,牠們不會像虎頭蜂以植物纖維築起一球懸掛的大巢,也不會像蜜蜂分泌蜂蠟築巢。獨居蜂偏好利用斷木枯枝的自然孔洞築巢或是利用泥沙礫石作為巢室材料。

然而這些獨居蜂媽媽們各個都是建築高手,有的是室內裝潢達人,有的則是高第轉世流線型建築奇才。蜾蠃、切葉蜂這些在城市裡最常見到的獨居蜂牠們便各自使用了不同的築巢方式生活著。

木蜂通常在斷木或竹節中以大顎鑿洞築巢。雌木蜂會將花粉與花蜜混和成花粉糊,花粉糊除了作為幼蟲的食物,也被雌蜂用來黏合從巢體內壁刨下來的粉屑搭起巢室隔間。

部分切葉蜂偏好使用現成的空間築巢,這些種類通常會尋找斷木蛀孔、中空枯枝;另一部分切葉蜂能夠自行挖掘巢穴,這些種類通常在地底築巢。

切葉蜂用葉片包裹而成的巢室乍看有點像檳榔,實際上是由近20片雌蜂以大顎裁下的樹葉包成,每片都依不同步驟的需要被修剪成近乎完美的圓形或橢圓形,葉包底部填充著花粉糊的樣子則讓人想起筒仔米糕。有些切葉蜂會以樹脂或泥土作為巢室隔間的材料,並非所有的種類都使用樹葉。

被切葉蜂使用過的西印度櫻桃葉片所留下的圓形切口。

蜾蠃建構巢室的材料是泥漿。雌蜂會先在水塘邊吸飽水,一旦找到質地合適的砂土,便一面回吐水分浸潤砂土,一面以大顎加以塑型,最後做出一粒濕泥團子。雌蜂搬運濕泥蓋出的巢室半成品有著酒壺般的外型,所以蜾蠃也被稱作泥壺蜂。儲存在泥壺中的獵物根據蜾蠃種類而不同,常見以毛蟲為主。

虎蜾蠃拾回泥漿築巢。

『在現在這個寸土寸金的時代裡,牠們又該如何生活呢?』

對於生活在城市裡的獨居蜂來說,在公園修枝或颱風過後會有相當多的枯枝適合牠們築巢,但為了城市的美觀以及交通順暢,這些東西常被認定為自然廢棄物而清除,間接影響到牠們在城市中繁殖後代的棲所。

一些蜾蠃媽媽又特愛把土巢建在住家牆面上,有時屋主覺得影響美觀,就會將其剷除。這些種種因素對獨居蜂在城市裡生活產生不小的阻礙。因此開始有科學家依據獨居蜂的築巢特性設計了適合牠們產卵的棲地,獨居蜂旅館(solitary bee hotel)。

旅館本身可以提供一些特定種類的獨居蜂前來繁衍後代,毋須特意的管理,獨居蜂媽媽就會自行完成旅館的房間設置。而且獨居蜂生性害羞,遇到人通常會立刻飛離,較不需擔心像虎頭蜂或蜜蜂這些社會性蜂類主動的攻擊行為發生。

針對臺灣獨居蜂所設計的獨居蜂旅館。

『獨居蜂旅館擺好以後就有蜂蜜可以吃?並不會好嗎!』

對於獨居性的蜂類以及專門替牠們設計的獨居蜂旅館,一個常見的疑問是「那麼蜂蜜要從哪裡收集?」實際上獨居蜂是不產蜂蜜的。

依照不同的種類,牠們蒐集的食物有時是其他昆蟲、有時是花粉花蜜,但都只剛好夠幼蟲食用,而牠們築巢的目的也是為了育幼而非長期居住。獨居蜂旅館的架設不只是單向的提供獨居蜂居住空間。由於旅館容易對內部進行觀察的特質,入住旅館獨居蜂的種類和生態便成為重要的回饋。

獨居性蜂類由於其在食物鏈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與對環境變化的敏感度,具有成為環境指標生物的潛力。設置獨居蜂旅館的同時自己也成了房東,在與蜂房客經營好關係的同時,也是了解牠們祕密生活的好機會。城市裡的獨居蜂旅館就像是一片綠洲,讓獨居蜂在棲地沙漠上得以繁衍,藉此還給獨居蜂在城市中的居住正義。

 


參考文獻:

Michener CD. 2000. The Bees of the Worl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Okazaki K. 1992. Nesting habits of the small carpenter bee, Ceratina dentipes, in Hengchun Peninsula, Southern Taiwan (Hymenoptera: Anthophoridae). J. Kansas Ent. Soc. 65(2): 190-195.

Maeta Y, Yamaguchi T, Goubara M, Goukon K. 1997. The unusual nest of leaf-cutting bee, Megachile igniscopata Cockerell from the Iriomote Island, southernmost Japan (Hymenoptera, Megachilidae). Jpn. J. Ent. 65(1): 1-6.

Tscharntke T, Gathmann A, Steffan-Dewenter I. 1998. Bioindication using trap-nesting bees and wasps and their natural enemies: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interactions. J. Appl. Ecol. 35(5): 708-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