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春的食農科普】採集大地──吃進肚裡的果園生態

內容提供/ 舞春食農工作室 文、圖片提供/ 蘇立中 首圖提供/ 包佳靜

果園多樣化的草生栽培,替果農帶來許多的生態服務,像是涵養地力、水土保持、淨化水質、營造多樣化的生物棲地、塑造果實風味等,尤其在友善耕種的果園中,更像是提供了各種可食野草的食物櫃,透過採集和料理,轉化成令人垂涎的美食,在果園閒暇時期,更可作為一種活動體驗的經濟收入。透過這樣的參與互動,建立起消費者與生產者的關係,也將單純生產水果的果園轉化成全食的體驗場域。

大花咸豐草除也除不盡,一陣子沒除又長滿了果園,真是一種令農民頭痛的野草,不過換個方面想,它開花可以做為許多訪花昆蟲的糧食,對於肝火旺想退火的人,也是個不錯的青草茶原料,其中,摘取下來的嫩葉可以煮湯、快炒、煎蛋或是做成令人意想不到的野草青醬。其實就像是大花咸豐草一樣,果園中存在著許多可食野草,透過識貨人及料理人的發現和運用,都可將之變成擄獲人心的美味。

野草生態與型態介紹。(照片提供/北埔鄉南埔社區包佳靜)

一般有機會進入果園的時機大概就是參加採果活動了,然而非採果季節正好讓各種不起眼的花草有一展長才的機會。這場在水果風味計畫中的活動,與北埔鄉南埔社區及採樣的果園合作,先讓果園主人跟大家介紹一下果園的故事之後,接著帶著大家透過果園草相的解說及細心的引導觀察,讓人有機會一窺果農的管理方式如何影響野草分布和種類,以及野草對於果園來說具有哪些生態意義,例如火炭母草和空心蓮子草喜歡長在濕度及遮陰度高的區域、大花咸豐草喜歡開闊乾燥的環境、除完的草又可就地覆蓋當作有機質,提供土壤生物作運用,而且活動場域的果園以大花咸豐草居多,也可發現較多的訪花昆蟲、草地上及果樹上有多種蜘蛛等。

透過採集和感受來認識野草

用自己的眼睛和手來認識植物是最快的方式,透過野草形態辨識及採集的過程,不斷加深對植物的辨識度,最後再連結到自己的鼻子和嘴巴,用嗅覺和味覺作為腦中記憶的最後強化步驟。

「大花咸豐草的葉子有一片大片和兩片小片一起組成一片葉子,葉子邊緣有很多鋸齒,如果要採到好吃的部位,就要選擇鮮嫩的一心四葉。」

果園與社區共同出品的野菜盤。

「火炭母草是匍匐長在地面上的野草,葉子大多會有紫黑色斑紋,有時會長得像愛心,暗紅色或紅綠色是莖的特徵,酸帶點澀味且多汁的莖部是它最迷人的地方,在野外是很好的解渴野食,嫩葉也是很好提味的野菜。」

「發現好東西了!是芒草喔,它的葉子細長,邊緣有很細的鋸齒,在處理的時候要小心別被割傷了,一手順著葉子往下拉開,另一手從莖的中間部位折斷,然後剝開外面較粗的皮,就可以取得鮮嫩的芒草心了,每人取一小塊嘗嘗看,便可感受到清甜多汁、淡淡的甘蔗或筍子香氣喔。」

發現、感受、採集,在果園裡反覆的進行著,採集用的小水桶也一下子裝滿了準備帶回料理的美味。

餵飽肚子的果園生態

回到社區的廟埕盤點一下採集到的野菜,分別是大花咸豐草、火炭母草、芒草、雞屎藤、桑葉、構樹葉、苧麻葉和龍葵共有8種,再加上社區農民自己栽種的南瓜、金針花、澎湖絲瓜、馬齒莧、地瓜葉等,外加買來的一顆洋蔥和一塊五花肉,總共15種食材。在經過大家挑選、清洗、烹煮的分工下,共同熬煮出一鍋美味的野菜湯,而豐收的大花咸豐草葉又可拿來煎蛋。透過親手採集和料理的過程,了解如何將不同的植物特性做適當的處理,並且把握運用蛋白質、油脂和野菜的相互結合,使料理變得更加美味。此時,大家心中的野草形象已轉化成美味食物,一碗接著一碗的野菜湯和迅速見底的野草煎蛋就是最好的證明。

分工進行野菜煎蛋。(照片提供/北埔鄉南埔社區包佳靜)

餵飽肚子的果園生態是一種全食的概念,「採集」是串起生態和品味的媒介,透過眼、手、鼻、口、心的感受,最後將果園生態一起整理到腦部的記憶,希望藉此傳達我們與友善耕作最直接也最切身的關係,然而牽動消費者的共同參與,是建立起與生產者彼此互信的一種方式。最終我們希望傳達的是,生態不會是一個生硬的專有名詞和授課講述,而是與我們共伴生活的一體,也是可供選擇的一種生活模式。

透過採集,嘗到的不僅僅是清新的野菜風味,更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活力與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