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l. Fangmei Sweet是周伯倚的代表作,他後來用這個品種雜交出更多不同花色的蝴蝶蘭。圖為Fangmei Sweet變異種「三色鳥」。(攝影╱林慧貞)
豐年雜誌
民間交流開啟寶島蘭花育種傳奇:競爭力來自育種力,動能十足的蘭花產業

走進歐美日韓民眾家裡,迎面而來很可能是臺灣的蝴蝶蘭,去(2023)年蝴蝶蘭外銷產值達到新臺幣51億6,391萬元,全球每3株蝴蝶蘭苗就有1株來自臺灣,僅次於荷蘭,年年吸引無數國家來取經。將蘭花推上世界舞臺的是遍佈全臺、深藏在民間的花農,這幾年歷經荷蘭搶占市場、COVID-19疫情,臺灣蘭花雖有起落,卻始終在全球保有一席之地,豐沛的育種能量是重要關鍵,本期報導專訪台灣蘭花育種者協會理事長周伯倚,細數臺灣蘭花育種背景,以及未來的挑戰和轉機。

小花蝴蝶蘭「桃園2號」。
豐年雜誌
少見花果馨香花朵 黃綠色系蝴蝶蘭桃園2號:花型玲瓏 宜辦公與居家的素雅蘭花

為和蝴蝶蘭大花送禮市場區隔,桃園農改場育成新品種「桃園2號――馨香」,為臺灣目前少見具香味的淡黃綠色系小花蝴蝶蘭,花色有別於市售常見紅、粉紅及白色系小花蝴蝶蘭,適合於都會居住地與辦公空間狹小處擺放,擺放時建議放在窗邊有斜射的陽光處,釋放氣味最為清香宜人。

蝴蝶蘭為臺灣主要外銷農產品之一,每年可創造新臺幣40億元以上的外銷產值,行銷世界60餘個國家,外銷以貨櫃海運為主要運輸方式。此外,蝴蝶蘭也是國內主要盆花之一,國內盆花產值每年可達新臺幣3億元以上。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6月號 花花世界 國產花卉華麗出擊

國產花卉之美,有以原生種驚豔世界的臺灣蝴蝶蘭,成功外銷日本的文心蘭切花,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馬拉巴栗苗木盆栽產區。國產花卉產業求新求變,名列臺灣第三名的出口農產品背後,花卉產業的競爭力是多種因素努力的成果——以智慧科技升級產業,重視品種培育,成熟的採後保鮮技術與運輸管控。

農業部長陳駿季認為海洋碳匯最具經營潛力。(圖片提供/水產試驗所)
新聞
農業部長專訪03》自然碳匯發展 陳駿季點名海洋碳匯最有潛力 將開發海草育苗技術

農業部門是國內最主要能提供碳匯的部門,農業部除了設定2040年淨零排放目標,還要以ESG方式與企業共同經營森林、土壤及海洋等碳匯,新任農業部長陳駿季認為,海洋碳匯最具增匯潛力,他已指示水產試驗所開發海草育苗系統,加速海洋碳匯經營。

多樣的種原是人類未來農業的基礎,圖為陸稻(Oryza sativa)種原,稻穀的稻芒是和現行水稻最明顯的差異。(圖片提供╱劉予暄、楊富鈞,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 CC BY 3.0 TW DEED)
豐年雜誌
認識農業的基石 作物種原(下):全球糧食方舟 公私協力種原收集保存

繼上篇「千萬年來持續育種 種原的種類有哪些?」,本篇從種原收集與保存的重要性談起,包括如何收集、保存方式及種原庫運作。除了國家政府的基因庫保存,傳統農業社會的農民留種展現「藏種於農」,農民保種工作與種原庫的功能同樣重要。面對多變的未來,作物遺傳資源,也就是種原的保護、探索與應用,將是農業永續發展與繁榮不變的基石。

凱馨與多個原住民部落合作契養,既讓雞在開闊的空間生長,也達到護林、支持原鄉經濟等理念。圖為南投縣仁愛鄉武界部落飼養的桂丁雞。(圖片提供╱凱馨實業)
豐年雜誌
美味就是日常!凱馨桂丁雞的超市王道之路:平價、高價均有品牌 逾5坪飼養帕修斯雞拉高標竿

下(6)月凱馨實業將迎來創業33週年,2014年凱馨與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合作、歷經7年7代選育出全臺第一隻民間純品種紅羽土雞「桂丁雞」,也邁入第10年里程碑,是全聯福利中心的土雞銷售之王。2019年桂丁雞再升級,推出以5至7坪飼養、一隻要價1萬元的「帕修斯雞」進入頂級市場。面對白肉雞大軍市場競爭,土雞產業如何找到出路?凱馨總經理鄧學極認為,要嘗試顛覆消費者觀念、為土雞改造形象、創造價值。

立瑞畜產董事長王雅慧說,土雞可以在地培育,不論世界局勢如何都可以供應國人需求。
豐年雜誌
健全種雞生產拉產業提升 立瑞育種進攻全球市場:新建場雛雞孵化率增5% 良種輸出價格翻十倍

飼養土雞超過30年的立瑞畜產公司,為了掌握飼養所需種雞品質,透過建立育種團隊瑞興農業生技公司、自營種雞場,以及新建孵化場,確保種雞種原健康、孵化率提高,也拉抬產業提升。投入品種選育邁入第十年,具「興大土雞101品系」血緣的種雞已正式量產,未來立瑞更致力以「101品系」與「瑞興土雞」雜交育成種母雞,叩關國際市場。

李淵百(右)、陳志峰(左)師徒傳承,為臺灣土雞的種原保存及育種工作奠定基礎。
豐年雜誌
育種保種兼顧 臺灣土雞風味薪傳:李淵百攜手陳志峰 40年師徒守護臺灣土雞

臺灣土雞味道鮮美,上世紀1976年至1985年可說是臺灣土雞黃金十年,在肉用雞市場幾乎每年達70%市占率,但早年尚未建立土雞種原與品系的資料,市面有各種各色土雞,無法確認臺灣土雞品種特色,以及在育種與配種制度不健全下,土雞無法發揮雜交優勢,市場競爭力下降。

現年74歲的中興大學名譽教授李淵百,1981年首開先河投入臺灣土雞育種研究及推廣工作。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院長陳志峰傳承師門,跟隨李淵百腳步40年,從學術到實務的執行力強。兩人暢談土雞保種及育種的重要使命。

萱草「花蓮7號-豐美」。
豐年雜誌
美形美味產量豐 萱草花蓮7號―豐美:糖度佳兼具抗氧化特性 要做金針產業新寵

萱草在歐美地區的主要定位為觀賞與庭院布置的植物,經國外長年育種選拔,可以觀察到歐美地區萱草的花色多元,色澤艷麗又吸睛,常用於美化環境和布置花壇景觀。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自2000年開始進行萱草的雜交育種、栽培及推廣工作,培育出純觀賞用萱草「花蓮1號至6號」,更推出食用、觀賞兼具的新品種「花蓮7號— —豐美」。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5月號 土雞傳味 育種進擊

土雞的飼養期比白肉雞多出一倍以上,成本相對較高,但有抗病力強,皮下脂肪少,肉質富嚼勁等優勢;料理方式也多元,是臺灣民間不可或缺的食材。臺灣自1980年代開始土雞的保種與研究,僅晚於法國。在國際上,土雞會稱為local chicken、country chicken、traditional chicken、native chicken、indigenous chickens等,概括來說,土雞強調在地性、地方歷史與傳統,具種原多樣性及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