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光有好米還不夠! 農糧署研擬科學化米飯烹煮SOP 讓學童把飯吃光光

國產米新鮮、品質好,但若學校貯藏方式不當或烹煮技巧不佳,煮成米飯反而無法呈現完美口感,學生不愛吃。農糧署委託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陳時欣調查研究,建立團膳食米儲存及烹調供膳標準化流程,讓學校午餐米飯煮起來Q彈富香氣,品質穩定一致,學童自然願意把飯吃光光。

農藝
和食回歸,要有一碗飯才能昭告天下

2013年和食被聯合國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日本人為了恢復和食不斷努力的成果。其中,對增加米食更是不遺餘力,以米食為主的東亞國家,在米食逐年下降被麵食超越而憂心不已之際,日本皇室在1989年開啟平成年代的饗宴之儀,率先恢復以和食為餐宴,宣示恢復傳統米食的重要性。

封面故事
配著人生,下飯!

打開飯鍋,米香隨著裊裊白煙撲鼻而來,總是讓我忍不住,用湯匙或筷子,甚至直接用手,無懼高溫地一口接著一口吹著氣、扒飯吃。從小到大,一如既往。儘管常常被媽媽訓斥:「怎麼不配菜吃?」「去拿碗來盛飯!」但君不知,米飯本身,對我而言已彌足珍貴。

自製米麴
飲食
【田野保存食】把米麴當孩子來照顧

第一次聽到「抱麴」這個名詞,是從典子小姐那裡聽來的。來自沖繩月光莊的典子,十分熱衷於發酵食品的製作,我在她來宜蘭的期間常常和她實作交流。

封面故事
米 – 好好煮一碗飯

臺北市和平東路二段的巷弄裡開了一家「泔米食堂」,阿仙是這家店的「米顧問」──他喜歡米,喜歡到當成學問來研究,他對食物的「究極」精神,據說是受日本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