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農改場近來選育的「苗栗3號」,具有白葉枯病抗病基因,產量也與深受國人歡迎的臺稉9號相近,可望助農民收穫更穩定。(圖片提供/苗栗農改場)
新聞
抗白葉枯病水稻新選項 「苗栗3號」品質好又耐寒

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與中興大學歷經10多年合作,選育出水稻「苗栗3號」,不僅白米品質優良,更具白葉枯病抗病基因,減少施藥也能有良好產量表現,兼顧農民收成、健康與國人食安。苗栗農改場盼苗栗3號能提供稻農更多品種選擇。苗栗3號帶有3種抗病基因,白米品質與成熟期耐寒性也優於臺稉9號。

新聞
可望取代台中秈10號 抗白葉枯病「台中秈199號」誕生

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與國際稻米研究所(IRRI)合作,引進抗白葉枯病水稻品系,育成新品種「台中秈199號」,不僅具抗白葉枯病特性,且維持台中秈10號原有優良特性,未來可望取代已栽培40多年的台中秈10號。

新聞
害蟲別來亂!水稻分子輔助育種技術 提升抗病蟲害特性

水稻為全球重要糧食作物,也是國內單一栽培面積最廣的作物,即便受到飲食西化影響,臺灣食米總量逐年減少,再受到加入WTO後開放進口等因素,近年種植面積大幅縮減,但每年仍可達27萬餘公頃,其重要性可見一斑。糧食安全對許多國家而言為國安層級議題,臺灣亦然。水稻栽培期間一旦發生大規模流行疫病蟲害,對產業及民生影響極大,為確保水稻生產穩定,病蟲害防疫體系建立以及防疫技術開發與應用,均為農委會多年來重要政策目標。

新聞
水稻白葉枯病退散!興大推2種抗病水稻

水稻種植期間最怕遇到白葉枯病,染病後的水稻葉子破損,甚至影響稻米產量減產30%、米品質也會降低。曾獲全國十大農業專家的國立中興大學農藝學系教授王強生昨(21)日發表2種抗白葉枯病水稻新品種「興大9號」、「興大11號」,他運用8年時間改良臺南11號、臺稉9號,抗病水稻受到白葉枯病感染後,米品質不會下降、減產,目前新種正在申請植物品種權,未來國內將可生產抗白葉枯病的水稻供應市場。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稻葉破損小心水稻白葉枯病危害!防治4招看這邊

由於氣候變遷,北部地區二期稻作期間颱風侵襲頻率增加,造成稻葉破損導致水稻白葉枯病感染危害,稻作產量受損嚴重。水稻生育期間如遇颱風侵襲,高溫高濕環境有利病菌自病組織溢出,高雨量及強風拍打葉片產生傷口有助病菌傳播,導致病原菌侵入感染,初期於葉緣離葉尖5~6公分處出現水浸狀小斑,而後病斑延長擴大並轉呈黃或枯黃色,後期黃色病斑轉變為典型灰白色葉枯病徵。提醒北部地區農友,此時正值二期水稻插秧期,要注意水稻的健康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