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肉食星球:吃肉也經過現代化 「肉」的定義會再改變嗎?

目前人類食用的肉類與數百年前的歐洲或更近期的世界其他地區所食用的肉類,有著非常顯著的差異。直到18世紀末,在歐洲許多地方,肉品對大部分人來說仍然是稀有物,人們也許在復活節或其他節日,或是在意外豐盛的時候才會享用,從人類漫長的肉食歷史看,20世紀末與21世紀初實行的工業化畜牧與以往趨勢有顯著的不同。

新聞
豐產無銹病 青割玉米「台農8號」今年可望授權量產

中熟品種青割玉米「台農8號」,播種後到採收期只要90到100天,產量又高,子實糊熟期採收鮮重每公頃約50公噸,相較國內種植最廣的「明豐3號」多出15%至20%,而且在田間自然環境下未發現銹病病徵,可減少用藥,讓乳牛吃得更健康。

新聞
尋找永續耕作的折衷方案:生態與人為不是一百分與零分

即使是最受悉心照顧的農田,我們也都需要自然。為了永續經營這些農田,我們需要找到可行的折衷辦法。對大多數農田而言,絕對找不到完美的片面解決方案,一昧保護荒野或是一昧提高生產都無濟於事。我們需要重新讓農業與自然融合在一起,而不是讓兩者進一步疏離。

新聞
全國畜牧糞尿資源化達1千500場

農廢再利用大躍進,畜牧糞尿資源化全國達成1千500場,雲林縣臺西鄉全民牧場設置了全縣規模最大的「厭氧發酵設備及沼氣發電設施」,厭氣發酵槽近5千立方公尺,足以處理全鄉畜牧場一天廢水量,未來能集中處理鄰近畜牧場廢水後,逾75%可作資源再利用,3日上午舉行示範觀摩會,施灌的作物翠綠碩大又甜美。

新聞
國際研究團隊發現運用「基因編輯技術」,將有助於改善養殖豬隻血統

研究團隊運用CRISPR-Cas9系統,對一種決定生殖細胞分化成精子細胞或卵子細胞的重要蛋白質「NANOS2蛋白質」進行基因編輯。當NANOS2蛋白存在於生殖細胞時,生殖細胞即會分化成精子細胞。但如果NANOS2蛋白質在生殖細胞中無法正常運作,意即生殖細胞就無法分化成精子細胞,因而造成所謂的男性不孕症。

新聞
環保、食安意識抬頭,「無抗飼養」成為國際畜牧新潮流

家禽的快速生產滿足了人類的生命所需,而這快速生長的幕後推手,並非傳言中的生長激素,而是育種的成效、禽舍的改善、飼料的改良和疫苗的進化,其中抗菌劑的使用也是重要功臣之一。

新聞
橫跨產官學、超過40場專題研討,「第二屆國際農漁畜技術展」7/26台北世貿一館登場

「亞太區農業技術展覽暨會議」匯集來自19個國家、210個參展商,展出逾400個攤位,主打技術面、可達到產業升級為目標的展覽品項,打造國際專業貿易洽商平台。

新聞
臺灣黑山羊揚眉吐氣,脂肪低於進口羊肉

冷氣團來襲,溫度驟降,熱騰騰的羊肉爐是冬令進補的選擇之一,不過,即使是老饕也可能不知道,全臺大約有90%羊肉都仰賴國外進口,大多以綿羊肉為主,而本土生產的山羊絕大多數是3、40年前引進努比亞種及波爾種,經選育及配種成為臺灣山羊肉的主力品種。

新聞
農業循環經濟之「黑水虻」藍海策略

為有效解決畜禽養殖產業衍生之有機資源物處理課題,畜試所新竹分所獲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計畫補助,投入研發有機資源物生物加值整合性科技與應用技術

新聞
【循環經濟】有機堆肥為前鋒,花東循環農業這樣做

位在中央山脈東側的花蓮,自古因地形限制,東西往來得翻過好幾個山頭,許多農業資材硬生生比西部貴,然而這樣的天生劣勢,反而促使當地人更有效運用手頭資源,位在花蓮的東豐拾穗農場便是其中的典範,難處理的動物糞在堆肥廠發酵後,成為澆灌稻米最好的養分;脫殼後的粗糠、米糠,再一次回饋大地。以花東中心玉里為基點,南北開拓出100公里長的生產鍊,創造出生生不息的循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