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循環經濟之「黑水虻」藍海策略

內容提供/ 畜產試驗所 文/ 梁世祥

為有效解決畜禽養殖產業衍生之有機資源物處理課題,畜試所新竹分所獲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計畫補助,投入研發有機資源物生物加值整合性科技與應用技術,應用前瞻性農業生物黑水虻快速處理畜禽有機資源物,轉換成昆蟲蛋白做為動物性蛋白質替代飼料,部分取代豆粉或魚粉,經虻蟲處理完畢的殘料(虻肥),可應用做為天然的土壤改良資材,用以改善耕地土壤普遍酸化的課題,以達成資源再生、農畜生產與環境保護三贏的永續經營目標。

(資料提供/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

應用黑水虻提升農畜有機資源物管理附加價值,達到產業升級創新概念,在原有的農畜有機資源物經微生物堆肥化處理,施用於農田的一次性利用,改變為資源物經固液分離收集後,固形物應用黑水虻幼蟲處理營養再循環,最終可收獲幼蟲精煉油脂或蛋白質做為飼料或油料產品,回到畜禽水產養殖業或生質能源產業應用,另一項副產物虻肥,能施用到農業耕地做為天然肥料應用。

黑水虻綠循環的應用潛力,包括從幼蟲回收脂肪做為生質柴油和潤滑油應用,回收昆蟲蛋白質做為保健食品、飼料或餌料應用,虻肥做為改善耕地土壤的肥力與物理化學性質的資材,蛹殼能回收甲殼素,純化幾丁寡糖,在工業、農業、醫藥和美容產業上都能應用。

(資料提供/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

(資料提供/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

臺灣黑水虻應用回顧

臺灣的黑水虻應用研發由畜試所新竹分所在99年展開,經過幾年的摸索,在102年於農業技術交易網站公告「黑水虻小規模養殖技術」技術移轉授權,協助授權業者建立黑水虻種原生產,至105年已技術移轉授權10家廠商,業者藉由黑水虻小規模養殖技術應用,嘗試處理豆渣、牛糞、豬糞和果園的有機資源物,朝試量產規模應用邁進。

畜試所於103年公告「黑水虻誘引技術」技術移轉授權,協助授權業者自野外收集黑水虻種原,避免天敵與非誘引目標生物的侵入干擾;公告「以益生菌醱酵豆渣供作黑水虻培養基質調製技術」技術移轉授權,協助授權業者透過有益微生物菌群的應用,預先處理調製培養基質,使基質營養更適合黑水虻幼蟲吸收成長,達到基質營養有效轉換與促進黑水虻幼蟲質量提高的雙重效益;公告「黃金水虻養殖技術」技術移轉授權,協助授權業者建立黃金水虻種原生產,逐漸完善水虻昆蟲的產業鏈應用配套技術。

畜試所於104年公告「黑水虻量產養殖技術」,協助授權業者設定量產養殖最小模組化生產單元,在80平方公尺面積內,每日能有效處理1公噸的有機資源物,分別生產200公斤的水虻幼蟲和虻碳天然肥,每5日為1個循環,能達到每日入料處理有機資源物與每日收獲副產品虻幼和虻碳天然肥,為永續臺灣農業寫下農業事業廢棄物再利用新的篇章。

黃金水虻棲息於葉片。

(資料提供/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

前瞻性新方案農業研究

應用黑水虻徹底改善畜禽有機資源物潛在的環境汙染現況,藉由黑水虻不斷的翻動和透過水虻體表和腸胃道微生物的幫助,達成營養循環利用與難聞氣味轉換,減少甲烷或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產生,充分改善畜禽糞循環再利用效率,降低養殖業生產成本,讓農畜產業邁向環境友善與資源循環的可恢復可再生的循環經濟產業(circular economy),其創新性、進步性與前瞻性,是永續畜產經營理念的核心價值。

未來的明日之星

黑水虻產業應用從99年的農業生產力1.0的勞力密集與經驗密集的確保基本生產時代,逐步走向104年的農業生產力2.0的技術密集與機械密集的規模產量時代,在104年12月農業委員會也重新修訂可供家畜、家禽和水產動物之飼料,明列水虻可做為飼料原料使用,同時也修訂可供飼料添加物參考物質,幾丁寡糖為明列項目,應用可食性昆蟲黑水虻及其成分做為食物與飼料的原料或添加物,已成為未來農漁牧產業之趨勢。

預期在幾年內黑水虻產業將進入農業生產力3.0的知識密集與自動化密集的精準生產時代,創造臺灣農畜產業新藍海,應用黑水虻循環利用農畜資源,創造循環經濟產業的領先優勢與利基,充分整合人力、設備、技術與管理,建置生產操作的標準作業程序與生產排程規畫,依據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建立危害分析重要品質管制查核點,加強相關法令規範的產品適用合宜性,確保產業應用的可行性與安全性。

黑水虻產業應用是充滿前景與潛力的明日新星,可完善畜禽有機資源物的再生循環利用於生物和工業循環,消除廢棄物的概念,永續臺灣農業,歡迎對農畜新藍海有信心的業者,與畜試所一同開創新生物經濟產業。

(本文轉載自《畜產專訊》1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