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黑山羊揚眉吐氣,脂肪低於進口羊肉

文/ 洪嘉鎂 圖片提供/ 畜產試驗所

冷氣團來襲,溫度驟降,熱騰騰的羊肉爐是冬令進補的選擇之一,不過,即使是老饕也可能不知道,全臺大約有90%羊肉都仰賴國外進口,大多以綿羊肉為主,而本土生產的山羊絕大多數是3、40年前引進努比亞種及波爾種,經選育及配種成為臺灣山羊肉的主力品種。

事實上臺灣也有本土種山羊——臺灣黑山羊,這種山羊體型較小,只有30公斤至40公斤左右,通常須飼養1到2年才能上市屠宰,而國內山羊商業品種養成時間僅需1年,即成長至60公斤至70公斤,相對有經濟效益。

副研究員鄭閔謙表示,臺灣黑山羊適合作為有機羊肉生產品種,或是生產特色化羊肉商品,口感與風味有別於國內商業羊肉或進口羊肉,具有特殊風味,而黑山羊的脂肪與飽和脂肪酸含量較比其他羊種低,符合目前國人飲食健康趨勢。

全黑色、體型小的臺灣黑山羊,具有體質強健、耐粗飼及抗熱性等優點。

畜試所恆春分所指出,目前臺灣黑山羊有恆春品系與花蓮品系兩品系,主要差異在DNA序列,外觀與風味並無不同,兩品系差異小。

鄭閔謙指出,臺灣黑山羊具有體質強健、耐粗飼及抗熱性等優點,除適應臺灣環境氣候外,也比較不會受到極端氣候影響。

畜試所恆春分所說明,農委會在1987年啟動國家級保種計畫,從屏東、高雄、苗栗、新竹等地蒐購具體型小、全黑色、毛短、耳小豎立、舌尖灰黑色等本地山羊特徵的種原,並與花蓮種畜繁殖場合作進行純種繁殖,目前該族群已在兩地繁殖飼養超過25年以上。

2014年臺灣黑山羊通過農委會品種登記,正式命名為臺灣黑山羊恆春品系與花蓮品系,目前已經推廣給民間6家肉羊業者進行繁殖飼養。鄭閔謙表示,黑山羊才剛在國內進行推廣,市場尚未完全開拓。

相關資訊

如有興趣之業者可逕洽畜試所恆春分所鄭閔謙 副研究員兼系主任詢問。

電話:08-8861341轉231

 


延伸閱讀

增加國產羊肉產量!「基因篩檢」剔除不良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