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精準農業不可或缺 地理空間分析和物聯網應用:馬里蘭州智慧農場試點計畫

臺灣農業可耕作土地面積與國外農業相較下,多為狹小、零碎之土地,種植單位成本較高,因此即使引進大型農機具協助耕作,仍難以大幅降低生產成本。但是近年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興起一股應用熱潮,臺灣是否能搭上這藉助新技術走出困境,再次為臺灣農業寫出新篇章?

新聞
無人植保機智慧升級 讓你少吸農藥多做10年

施肥、巡田、噴藥⋯⋯農田作業在現代科技挹注加值之下,無人機正快速帶動傳統農業「起飛」邁向智慧農業,「人在家中坐,喜從天上來」的農村新面貌到來。無人機在農業的應用已大放異彩,主要執行預防病蟲害等植物保護工作,通稱無人植保機。

溫室栽培
農業技術
擺脫「風水」宿命 智慧化設施栽培遠端管理,滑手機就能看顧溫室

農業設施主要目的在保護農作物,避免受到天候與病蟲危害,營造良好栽培環境,提高作物產量跟品質,在氣候變遷威脅下,設施栽培已成為農耕重要趨勢。臺灣農業設施產業雖已有相當基礎,卻面臨內部溫度偏高、夏季運用效率差、耐風性不佳與颱風季節易受損等瓶頸,又因多數是成本較低的簡易溫室或網室,硬體設施結構簡單,栽培技術參差不齊,導致品質不易控管、銷售不穩定。也因此,透過智慧農業跨域整合,利用環境感測精準預測,使農業設施與栽培技術參數化,實施標準化生產與數位化產銷,精簡作業項次與資材過度投資,提升農業生產效能,減緩對環境衝擊,成為農業領航產業發展重要課題。

新聞
智慧化養菇 大省人力有益出口

農試所推動智慧養菇,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共同研究,將自動化、資訊技術、物聯網、產線設計及機械製造等技術導入菇類生產流程,降低人力需求,17日上午舉行成果觀摩,展示國內第一套國產化且已經上線的最新設備,每分鐘可穩定製造26至30包太空包,比傳統節省3至4名人工成本,降低不良率,提高品質。

農業經營
區塊鏈串聯產銷履歷大未來 溯源資訊全透明,食安把關再升級

區塊鏈最大的優點是不可竄改與資料透明,使用區塊鏈技術建立產銷履歷之溯源機制可以增加消費對產銷履歷的信任,且由於區塊鏈具有不可竄改的特性,因此資料就算經過修正,修正前輸入之資料也會被永久保留。

新聞
【農科技】田間紀錄技術再升級 物聯網和產地數據協力提升作物品質

因應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重視,還有極端氣候造成作物產期與品質的問題,使得農作物栽種過程的管理設施,成為不少農企業管理上的必要配備。

新聞
省工、省成本、提前預警,水產養殖導入智慧科技

2016年的霸王寒流造成全臺虱目魚損失3億,動輒強降雨和破紀錄高溫也讓養殖漁業遭受莫大挑戰。為了因應極端氣候,工研院研發室內養殖水質監測系統,可在水質變化前30分鐘提前預警;水試所也開發在魚塭搭太陽能板加溫池水的技術,期望預防寒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