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片社區入口的客家獅雕像,手中捧著鳳梨、蓮霧、釋迦等蔬果,展現農產豐碩的客庄風貌。
豐年雜誌
打造閃耀寶石村──內埔東片社區:團結向心 共創農村永續新生命

經國道3號下長治交流道,轉向綠意盎然的屏40-1鄉道,早晨清新的空氣裡,飄逸紅蔥頭入鍋煸炸時的辛香,交雜著可可經曝曬後所散發的酸甜氣息,與巷弄裡熱情招呼的濃濃四縣腔,這是專屬內埔的風土人情味。手捧豐碩農產、笑容迎人的客家獅,是識別東片村入口的歡迎意象,沿鄉間小路漫行,清澈溝渠裡魚群悠遊,田園裡的農家勤於耕作,伴隨活動中心裡傳出陣陣的歡笑聲,處處散發「寶石村」閃耀的魅力與活力。

豐年7209臺灣新蜜境
各期雜誌
《豐年雜誌》2022年9月號 臺灣新蜜境 經濟·生態·食安三贏的森林

臺灣人愛吃蜜,無論是甜點、蛋糕、飲料,都會有蜂蜜的蹤影,不過近年食安事件頻傳,從蜂蜜中驗出抗生素、農藥、摻偽等新聞事件,促進了臺灣消費者對蜂蜜產品品質的重視,近幾年已成功催生國產蜂蜜產銷履歷制度,行政院衛生福利部今(2022)年更公告100%純蜜規定,將於明(2023)年7月1日正式上路,進一步確保臺灣消費者的健康權益,也讓臺灣蜂產業邁向更健全的發展。中國明朝劉基(劉伯溫)《靈丘丈人》一文提到:「去其蛛蟊蚍蜉,彌其土蜂蠅豹,夏不烈日,冬不凝澌,飄風吹而不搖,淋雨沃而不漬。其取蜜也,分其贏而已矣,不竭其力也。」養蜂之道是經營管理之術,更借喻為治國之方,且看森林養蜂聚焦蜜源核心,以不同蜂種尋求人蜂共舞、不必逐花而居的可能性,發展多元風味的在地特色蜜,提供更健康取向的封蓋蜜,也成為未來山村建設的重要課題。

新聞
全球第1頭ST牛寶寶在屏科大 牠有望成為耐熱的荷蘭牛

屏科大17日發表「紡錘體轉置荷蘭牛」,將成為改善荷蘭牛怕熱天性的希望。屏科大動物科學與畜產系教授沈朋志指導生資所博士班李育儒,以「紡錘體轉置(Spindle Transfer, ST)技術」,讓全球首例ST牛寶寶誕生,ST牛擁有臺灣黃牛耐熱的特性,但外表性狀跟荷蘭牛完全相同,預期也有能擁有與荷蘭牛相同的產乳能力。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落難動物的凝視:「白熊計劃 × WILD-LIFE」攝影聯展導覽

一位是旅台的法國攝影師,一位是旅荷攻讀藝術碩士的台灣青年,素昧平生的Jimmy Beunardeau與羅晟文,各自離開家鄉、繞過半個地球,分別用鏡頭將動物的影像帶到大眾面前,與我們展開一場「人與動物關係」的對話。自七月起,兩位攝影師的「黑白雙熊」連袂於台中舉辦特展,在展期之內,我們將以每週一篇的方式,為您帶來作者的親身解說以及專家們的深度分析,歡迎鎖定。

新聞
【添農八部】理論、實作、行銷 打造全方位農業人才

屏東科技大學農學院長吳明昌直指農業教育不能單倡理論,更要強調實作,培養學生盡早成為企業所需的人才。吳明昌曾任職民間食品加工廠,擅長食品加工、食品產業經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