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閃耀寶石村──內埔東片社區:團結向心 共創農村永續新生命

東片社區入口的客家獅雕像,手中捧著鳳梨、蓮霧、釋迦等蔬果,展現農產豐碩的客庄風貌。

東片社區入口的客家獅雕像,手中捧著鳳梨、蓮霧、釋迦等蔬果,展現農產豐碩的客庄風貌。

文/施美琴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科長
  徐一平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工程員
  楊明諭 魔方數位有限公司資深規劃師
圖/楊明諭 魔方數位有限公司資深規劃師
  黃日禓 東片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經國道3號下長治交流道,轉向綠意盎然的屏40-1鄉道,早晨清新的空氣裡,飄逸紅蔥頭入鍋煸炸時的辛香,交雜著可可經曝曬後所散發的酸甜氣息,與巷弄裡熱情招呼的濃濃四縣腔,這是專屬內埔的風土人情味。手捧豐碩農產、笑容迎人的客家獅,是識別東片村入口的歡迎意象,沿鄉間小路漫行,清澈溝渠裡魚群悠遊,田園裡的農家勤於耕作,伴隨活動中心裡傳出陣陣的歡笑聲,處處散發「寶石村」閃耀的魅力與活力。

東片社區位處屏東縣內埔鄉的中心點,南接東勢、北通龍泉,向西鄰近旅遊景點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往東則緊臨人文薈萃的屏東科技大學。全村由309戶、合計993位村民,再加上1千多位的屏科大師生,在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客家農村裡,與層巒疊嶂的大武山遙遙相望,共譜三生(生產、生活、生態)共好的永續綠生活。

看見東片社區 從三生共好到三多困境

「和氣、團結,是東片村民最大的特色。」前村長徐俊雄提到,1950年代全國開始推行民生建設,社區便從清除蒼蠅、打掃村里等細微處著手,積極投入環境改善,在1959年獲農復會評選為民生建設示範村楷模。1994年,社區發展協會正式成立後,陸續展開志工隊、舞獅隊、長壽俱樂部、媽媽教室等組織架構,一方面透過政府資源挹注,建立農村地方文化館等硬體建設;另一方面則邀集村民總動員,藉由資源回收籌措經費,定期共餐、辦理康樂活動,藉此凝聚村民的向心力與好感情。優良傳統延續至今,東片社區有多達106位熱血志工,年齡跨越老中青三代,自發性地配合推動各項公共事務。

然而,缺乏產業能量與基礎的支持,社區營運終究面臨經費窘迫的困境。早期東片村以栽種檳榔為主要經濟作物,一天便能為當地帶來超過500萬元的綠金產值。隨著時空背景改變,紅脣族日益減少、檳榔產業逐年衰退,加上地理位置及交通便捷的先天「優勢」無形中加快了年輕人口外流的腳步。

既有的農村地方文化館僅運作兩年多的時間,便因管理成本因素而停止營運。而屏東科技大學成立後,因應鄰近學區的租屋需求,無力耕作的老農或地主,紛紛選擇變賣農地、改建學生宿舍,自此切斷了人與土地間深遠的情感與連結。檳榔林包圍著現代樓房與老舊三合院,凸顯出當地老人多、檳榔多、學生宿舍多的「三多」窘境,後又經歷地方選舉導致意見紛歧,更拖累了東片社區向前邁進的步伐,如此停滯下來,便是長達近十年的漫漫光陰。

東片村前村長徐俊雄提及東片社區的營造歷程,團結合作的精神是關鍵。
東片村前村長徐俊雄提及東片社區的營造歷程,團結合作的精神是關鍵。

農村再生 社會企業模式滾動永續循環

一直到2016年,在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簡稱農村水保署)農村再生的培訓下,居民才再次透過讀書會齊聚一堂,共同討論社區發展的願景,也自此激盪出農村導入「社會企業模式」的創新想法。

「東片寶石村的經營理念很簡單,就是聯合起來一起打仗!」東片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日禓指出,對比國外多採大面積、科技主導的產業模式,臺灣農村產業應以精緻化、品牌化與地產地消為發展方向,但小農受限資金與人力、農產價格又易受盤商掌控,唯有團結、才能發揮綜效與影響力。初期盤點社區內總計22家的農產業者,挑選出川永生技農場、東寶農場、媚果園、小姜花材、丫霞菓子園、清春果園、可可寶貝及酷老頭鳳梨營,總計8家較具規模的農場,以作物種類多元、顏色繽紛宛如寶石為特色,共同集資成立「東片寶石村」,堪稱是臺灣第一個自發型的農村型社會企業。

東片寶石村的農場採用雙路線的營運模式,亦即業者仍可透過自有品牌及通路銷售,遇到市集、展售會等大型活動時,便以寶石村品牌作為社區的統一代表,整合資源、輪值互助,充分體現傳統客庄農忙時「換工」的可貴精神。透過東片寶石村品牌銷售所得盈餘,從中提撥15%回饋社區,其中5%收歸社區收入、5%做為營運管銷,剩餘則儲蓄為青年返鄉的培訓基金,作為青農或屏科大學生實習、創業或累積農務經驗的最佳墊腳石。

以東片寶石村為核心,除了進一步擴大推動友善及有機耕作方式,提高農產附加價值,8個農場亦聯合起來研發食農教育桌遊教具,推動從產地到餐桌的體驗遊程,成為鄰近東勢國小等學校最佳的戶外教室。以社會企業為主體的商業經營模式,不僅為在地農場業者開拓新興商機,也讓停滯已久的社區整體營造,得以從產業面與社福面雙管齊下,重新建立良善的循環。

農村水保署透過農村再生協助環境營造,強化生活機能及產業特色。
農村水保署透過農村再生協助環境營造,強化生活機能及產業特色。
東片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日禓是社區永續發展的重要推手。
東片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日禓是社區永續發展的重要推手。
東片村翻轉檳榔園困境,積極發展可可、桑葚、諾麗果等多元農產業。
東片村翻轉檳榔園困境,積極發展可可、桑葚、諾麗果等多元農產業。
由寶石村八大農場業者與屏科大學生共同開發的食農教育桌遊教具。
由寶石村八大農場業者與屏科大學生共同開發的食農教育桌遊教具。

共享農場、時間貨幣 實現多元交流

沿著穿堂走進社區活動中心,長輩們以志工老師為中心點、圍出一個大大弧形開始扭腰擺臀、舒展筋骨。放眼望去,滿頭花白的長輩各個精神抖擻、容光煥發,就連高齡百歲的人瑞阿嬤也隨著音樂節奏「動次動」,展現東片寶石村運用盈餘所得,實現關懷據點、延緩失能、綠色照顧等計畫發展的成果。

社區還有一塊約3分地大小的閒置農地,整理改造為示範友善農法的「共享農場」,後再經由農村再生的協助,增設無障礙進出坡道、離地式花圃花臺等適合各年齡族群使用的友善暖設計。共享農場鼓勵村民認領、參與種植,收穫後的蔬果亦做為綠色照顧中的綠飲食食材,由社區志工製作成健康餐食,提供長輩上完課後帶回家享用。

描繪永續農村的未來願景,東片寶石村將目光放得更遠、腳步也走得更前面。2021年,在地志工首先提出「時間銀行」的想法,同樣以傳統農村的換工精神為理念,由會員提供不同的專業技能,各取所需,交換服務、知識或能力,並透過虛擬時間貨幣「寶時券」來衡量及交易。無論是想要找人割草、修水電,或是想辦場英文讀書會,只要提出需求,便可以透過LINE群組相互媒合。計畫主持人姜福慧推動至今,已有217人加入成為會員,體現了抽象的循環經濟概念,也為社會增添一分人與人的情感交流。

社區運用寶石村盈餘回饋,發展充實的綠色照顧及關懷據點課程。
社區運用寶石村盈餘回饋,發展充實的綠色照顧及關懷據點課程。

社區就是博物館 共築農村新生命

另一方面,寶石村也透過農村水保署青年回留農村、勞動部多元培力等計畫方案,強化與鄰近屏科大的交流合作,青銀共學深根社區發展。在年輕一輩的帶領下,為社區導入數位化的加值服務,包括協助編寫程式網頁、建立數位平臺、協助無人植保機和關懷據點等課程規劃。讓這群在社區裡與村民朝夕生活的大學生,不再只是一群匆匆過境的候鳥,而是真正融入東片大家庭,一起築夢踏實。

「我們當然不是為了得獎而做,每個人都是為了這塊土地而努力。」2021年,東片社區拿下臺灣農村最高殿堂――金牌農村競賽的金牌榮耀,更陸續獲得國家環境教育獎、韌性社區、低碳認證等肯定,不僅使村民對社區耕耘成果更加認同,也成為激勵在地持續精進與突破的動力。今年5月「寶石村生態博物館」正式啟動,在黃日禓腦中醞釀十多年的想法,終於落地實現。這個活的博物館沒有館址,而是以居民為主體、社區為界線,完整呈現歷史、人文、環境及自然生態的多元樣貌,同時串聯森林碳匯、公民綠網、生物碳循環農業、微波真空加工技術等概念,積極推動土壤倡議、惜食教育及減塑行動,在東片的土地上實踐永續精神。

現階段的東片社區以社會責任客戶為主要目標對象,有接待德國金牌農村、泰國農村、越南企業等國際團體的經驗,歡迎國內外農村社區相關團隊前來參訪。黃日禓期盼以寶石村生態博物館為核心場域,誘發從典藏、創新、啟發、影響到行動的行為模式,使不同領域成員皆能藉此經驗切磋交流、攜手並進,挖掘出隱藏各地農村裡的原石,加以琢磨、璀璨發光。

東片社區生態博物館以土壤倡議為理念,推動友善及循環農業。
東片社區生態博物館以土壤倡議為理念,推動友善及循環農業。
農村水保署邀請德國Niederwalgern村與Benroth村訪問團來臺交流,同時為第三屆金牌農村競賽暖身,分享我國農村再生、青年返鄉、地區農產業發展及綠色照顧等各項成果。
農村水保署邀請德國Niederwalgern村與Benroth村訪問團來臺交流,同時為第三屆金牌農村競賽暖身,分享我國農村再生、青年返鄉、地區農產業發展及綠色照顧等各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