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典藏歷史】臺灣麵食的養成:美援時代輸入麵粉 也改變烹飪文化

就臺灣而言,麵食成為主食絕非偶然。以當時國際局勢而言,隨著美援的進入,美國的小麥為本來不生產小麥的臺灣提供了食用麵食的糧食來源,並打開美國在國外的農產品市場;另一方面站在政府的角度而言,推動臺灣人食用麵粉,不但有助於臺灣製粉工業的培育,更可以出口較高價的稻米到國外賺取大量外匯。

影音
正港!臺灣在地小麥 全麥乾拌麵尬黑糖小麥鮮奶金架美麥|小麥達人 郭慧蟬來加菜|《名人來加菜》EP52|農傳媒

今晚吃什麼還沒想好嗎? 莫急莫慌莫害怕! 《名人來加菜》馬上為您提供新菜色! 本集節目邀請來自麥寮的小麥達人郭 […]

影音
《名人來加菜》小麥達人郭慧蟬-節目預告

⚠️報告⚠️《名人來加菜》又双叒叕更新懲罰啦! 首位受 […]

新聞
誰說麥寮農產不行?月光下友善農場本土小麥 化身無添加吐司

臺灣人喜歡吃麵包、麵條,但過去麵粉九成九仰賴進口,從美國、加拿大、澳洲和日本甚至歐洲,長途運輸相當耗費能源,而去年新冠疫情導致全球小麥供應出現斷鏈警報,擁有在地、非基改與新鮮三大特質的臺灣在地小麥更加受到市場的重視。積極推動「食物轉型」的家樂福,也首度採購來自雲林麥寮的臺灣本土小麥麵粉,於今年12月中旬推出百分百無添加的「友善吐司」。

新聞
【農人物】臺灣高山果樹平地化的先行者 農試所溫英杰催生溫帶13個新品種

臺灣是副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國家,先天條件不適合種植需要足夠低溫的桃、李、梅、櫻、杏等溫帶果樹。1月16日剛屆齡退休、在農試所服務38年的溫英杰,一生致力品種選育,讓原本須種植高海拔地區的溫帶果樹,也能種到平地來,創造了作物新生命。

新聞
韓國推動小麥產業發展計畫 預計5年後生產面積達3萬公頃

韓國農業部於2020年11月18日宣布促進小麥產業發展的第一個5年計畫(2021 ∼ 2025年),到2025年小麥自給率將提高到5%,這是在2030年之前實現小麥自給率10%的中程計畫。該項計畫目標希望在5年內小麥種植面積從5,000公頃擴大到30,000公頃,並創建50個小麥專業生產基地

新聞
「黃小玉」進口受阻? 陳吉仲:航運正常、供應到年底無虞

國內所需的黃豆、小麥、玉米等作物,可能因武漢肺炎疫情影響無法進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1日表示,目前航運一切正常,若未來國際雜糧進出口受到疫情影響,農委會也會將二期水稻1、20萬公頃農地,轉作小麥、硬質玉米、牧草等作物。

土地
【農婦心底話】有一種心叫不死心

公公開車載我們前往麥田,我坐在後座,隱隱知曉凶多吉少,還是心心念念,還是要去。因為,如果小鳥有分一些給我們,那還有得收啊。

新聞
為中式麵食而生 小麥「台中36號」高產又耐白粉病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去年2月育成小麥新品種「台中36號」,筋性好,製作麵食口感Q彈,且單位面積產量還比台中選2號高16%,可讓農友產量更豐收。臺中市雜糧生產合作社農友首度栽培,台中36號麥穗穗粒可達13、14層,產量明顯比較多。

新聞
食米量僅20年前一半!國產稻米與小麥食用量 驚現死亡交叉

你今天是吃飯還是吃麵?在20年前10人有7人會回答吃飯,如今可能不到一半。臺灣擁有稻米王國的美稱,然而國人卻越來越不愛吃飯,民國70年每人每年平均食米量有90公斤,但107年下滑到45.61公斤,食量接近腰斬,當然這也影響到台灣米的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