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旗
豐年雜誌
「原」來如此 與環境共存的永續糧食體系

極端氣候加劇使人們意識到,過去書寫在字裡行間的一道道恫嚇筆觸,如今早已刻印在地球各處,無限度的汲取自然資源正是問題背後的成因。然而不同於主流社會,大多數的原住民族至今仍保有與自然共存的生活智慧,遵照草木星月暗示的規律作息,重視與環境的良善循環,如此模式或許是現今氣候變遷議題的可行解方,並可作為永續社會發展的參考。

農業技術
在花床上午睡,紫錐菊花農黃嘉銘的歸田園夢!

花蓮紫錐菊農友黃嘉銘,從一個毫無務農經驗的社會新鮮人開始,以生物研究學者的精神,大膽實驗、小心求證。他投入10年時間,以微生物防治方式,讓菌相平衡發展,種植出數種有機中西草藥,優異的品質吸引多間生技廠商採購,實現自己最嚮往的歸田人生。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魚苗放流有學問:基因標誌輔助可判斷種原來源,降低天然族群衝擊性

面對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有限的耕地栽種面積下,人類對水產品需求日益劇增,加上海洋漁業資源長期受氣候變遷、自然生態棲地環境破壞與污染,以及過度捕撈等因素,使得魚蝦貝蟹等海洋生物族群的繁殖與生存面臨極大壓力,海洋資源已不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近年來海洋漁撈產量已達到頂點,即使在未來也僅能微幅增加,為避免資源過度利用,影響其再生能力,有效做好漁業資源管理,如減少對資源的撈捕壓力、建立友善生態環境、增殖漁業資源及增進國人保育觀念等,才能保護天然海域資源與有效利用漁業資源。

新聞
從里山尋一條臺灣的路(上)

里山在臺灣的推動也有 6年的時間,本文想針對里山在臺灣發展的過程進行一些探討,也希望指出里山在未來發展可能遭遇的困境

新聞
【地產地消】之三:組織農民,全年都有作物賣

「地產地消」概念近幾年從日本紅到臺灣,從字面上來看,這 4個字可以解釋成在生產地消費,不過,到底所謂的生產地是指哪裡?臺北農地少就無法地產地消嗎?地產地消除了改變消費習慣,產地有哪些影響?放大來看,自由貿易席捲全球,對於農地零碎、生產成本高的臺灣,地產地消有什麼樣的意義?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飽讀好書】小型農業的魅力:一天的工作,一年的工作

在工作上,首先我會確認電子郵件。前夜會累積一些網路訂單,所以要處理(發出接受訂購的訊息)。有時會有來自客人的意見反映或提問,所以也要回信。接著列出翌日的出貨清單。這麼一來,就知道今天該做什麼,明天要準備什麼,我太太也可以依照出貨清單,準備點心與醃漬物這類製品。

新聞
【草生栽培】蟲蟲心聲:草生栽培的好,昆蟲最知道

愈來愈多農民注意到草生栽培的優點,包括保水、保濕、保肥、調節土壤溫度和增加有機質等,各農業試驗改良場所也力推草生栽培,但執行時對生態一定有幫助嗎?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他們的高麗菜為何抗跌?一顆比10元貴,熟客卻搶著要!

高麗菜價格一路溜滑梯,果菜市場批發價從11月每公斤50元,到現在只剩5元,有農民乾脆打出一顆10元破盤價,開放民眾直接到田裡採摘,但突然湧入的車潮塞爆鄉間小路,除了造成居民困擾,也難以從根本解決菜金菜土問題,然而就在許多農民怨嘆血本無歸之際,不少專業菜農早就未雨綢繆,和加工廠契作保證收購,或在兩個月前就降低高麗菜種植面積,種十多樣蔬菜分散風險,絕不在盛產時硬碰硬。

新聞
小鷹紅豆之外,其他豆類家族也值得你關心

除了常見的黃豆,你曾嘗過鷹嘴豆、扁豆、花豆和樹豆嗎?聯合國指定今年為「國際豆類年」,呼籲各國重視各式乾豆類對人體營養、土壤、整體農業和氣候變遷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