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生栽培】蟲蟲心聲:草生栽培的好,昆蟲最知道

口述、攝影 / 好食機農食整合有限公司生態顧問蘇立中 採訪整理/ 趙敏

愈來愈多農民注意到草生栽培的優點,包括保水、保濕、保肥、調節土壤溫度和增加有機質等,各農業試驗改良場所也力推草生栽培,但執行時對生態一定有幫助嗎?

此外,曾有農民的果園用草生栽培,卻發生嚴重病蟲害。建園過程中,究竟有哪些面向需要注意?農傳媒訪問好食機農食整合有限公司生態顧問蘇立中,從昆蟲相談草生栽培與生態系建立的重要性,以第一人稱呈現訪談摘要。

草生栽培對生態會有幫助,但因為栽培方式可分成單一草相和雜生草相,影響程度也不一。如果只是為了覆地作物而培養單一草種,昆蟲相不會多;但如果空地覆蓋各種雜草,棲地多樣性高,自然就會吸引許多昆蟲。

如果選擇雜生草相,不表示不用割草,但是農民要割對東西,例如一下就會長很快的大花咸豐草或禾本科的雜草,割完有空地就讓它長其他的野草;割的時候大約離地10公分,不要割太短,並保持一點空隙,可以調節土壤保濕性,割完的草建議可覆蓋在土壤上,能保濕和增加有機質。

營造草生栽培區兼顧生態,應避免草相單一化

當農民希望在果園或農田做草生栽培,並營造生態時,需要注意哪些面向?

第一、可先認識這片果園有哪些草是優勢種,適度壓抑它的族群數,不要一直讓它生長,變成單一草相,應讓多元草種生長,進而吸引不同的昆蟲。

第二、要多留開花型的野草,花粉及花蜜可以吸引昆蟲,例如種植菊科、豆科、蓼科或錦葵科植物。

第三、會攀附的藤蔓類應盡量移除,因為會攀爬到果樹或作物上覆蓋,影響作物生長,如葉子像愛心的紫花牽牛、槭葉牽牛、菟絲子,或是入侵種的小花蔓澤蘭也應清除。

盡量用人為的方式抑制強勢種,讓在地雜草可以多樣化,如果農田附近有小山丘或林田交界帶,可以去那裡採集野草種子帶回來種,各農業試驗改良單位也有推薦一些豆科或菊科的草種。

提醒農民,在選用某種草種之前,可先查詢該草種是不是外來種、入侵種及其特性。如果是大花咸豐草,雖然屬於外來種,蔓延速度快,但是處理方便,還可以同時提供昆蟲花粉,問題不算太大。

六星瓢蟲。

草種愈多樣,病蟲害愈少

農民在建立草生栽培園區與營造棲地多樣性的同時,也經常擔心病蟲害問題,關鍵在於草種應多樣,不要一大片都是單一種。

像有些人討論馬利筋可以吸引瓢蟲,其實是因為會先吸引蚜蟲,瓢蟲才跑過來吃蚜蟲,但蚜蟲可能會連帶蔓延到其他作物。農民還是可以種馬利筋,只是不要種得整片都是。

其實田裡的草相若都發展成單一種,就容易會有病蟲害問題,但若是以草的多樣性方式呈現,病蟲害反而會被抑制。

另外,要特別注意,鄰田如果是沒有管理的休耕田,雜草可能愈呈單一相,生態也會往單一化發展,草一變,蟲就跟著變,有可能藏匿害蟲、天敵變少,而影響到草生栽培的田或果園。

如果草生栽培用於果園,周圍可以設計成多樣性的棲地,種一些圍籬作物如芒草,因為芒草比較高,可種在最外圍當作雨水的儲存帶,達到土壤持續保濕的效果,但若是要種芒草,建議先跟鄰田主人協商好,並做好定期管理芒草的工作,以避免芒草長得太快,而引發跟鄰田主人的糾紛。

農民也可考慮種一些跟果樹不同的樹種,只要是臺灣原生且適合在地生長的樹種都可以,讓生態趨於完整,昆蟲相也會愈豐富。

想要確認草生栽培有無營造出好的生態系,可進一步請專家做生態調查。以昆蟲相來說,我們會用一些採集方法或針對某些物種調查,例如蜘蛛、寄生蜂或某些捕食性的昆蟲,這幾大類會當成監測生物多樣性的指標。

營造農業生態系需要有人為干擾才能維持平衡,所以才要適度割草、除草,並復育其他雜草。如果沒有人為干擾農田,會導致強勢物種覆蓋整個空間,農田很容易發生生態不平衡的狀態,重點還是在於適度管理。

細紋貓蛛。

本平台提供各方意見投稿交流,文章內容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