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施作綠肥好處多多 不僅養田省肥 還可抑制線蟲繁殖

在土壤中補充有機物的方法並非只有有機肥料和堆肥,另一種有效的方式,就是「綠肥」。綠肥不僅能將有機物還原使土壤蓬鬆,還能夠吸取儲存在土壤中的肥料成分以調整養分均衡,也能夠防止連作障礙和土壤病害。現在,就來看看目前廣受矚目的綠肥效果和用法吧。

豐年雜誌
臺灣農田水利署的水資源調適課題 用科學數據完備水資源帳的最後一哩路

近期的休耕爭議,其實並不只是單純的氣候變遷影響,更牽涉公部門改制過程的科學決策。其實在2017年後,許多農田水利會也開始推動智慧灌溉,導入當代的水利、GIS系統,透過更多的數近期的休耕爭議,其實並不只是單純的氣候變遷影響,更牽涉公部門改制過程的科學決策。其實在2017年後,許多農田水利會也開始推動智慧灌溉,導入當代的水利、GIS系統,透過更多的數據掌握,做出更合適的判斷,這件事情不單要繼續做,更要擴大地做,同時讓臺灣水利學界能夠協助全面掌握,健全各產業的水資源帳。

新聞
何時啟動蔬菜耕鋤? 農委會:不會與菜價連動

因應武漢肺炎疫情衝擊,農委會與地方政府研議啟動耕鋤,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23日表示,重點是耕鋤要能達成穩定產銷的目的,「若能達到目的,經費不是很大的問題」;並且,耕鋤後要有相關配套,故將視地區、菜種整體規劃而定,「不會與菜價連動」。

新聞
豐年雜誌「極端氣候灌溉學」入圍2018《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

2018《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今天公布第二屆入圍作品名單,共計95件入圍,其中豐年社出版的《豐年雜誌》5月號封面主題「極端氣候灌溉學」,探討臺灣如何在旱澇不均的氣候變遷下,更有效利用水資源,獲評審肯定,入圍專業組平面類。

新聞
「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全面啟動,獎勵農友種好糧、顧好田

為鼓勵農友轉作進口替代作物,同時提供稻農繳交公糧以外更多元的選擇,農糧署 2018年開始全面推動「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綠主張】喜願十年:對臺灣雜糧未來再奮進

二○○七年喜願麵包在主婦聯盟合作社的支持下,開啟一場由生活消費者出發的臺灣小麥復興運動,並透過論述與行動實踐,直接促使政府活化休耕政策,鼓勵農民種植進口替代作物,提高契作轉作補助。雖然,這兩年秋作雜糧受氣候變遷影響總體收穫量,但民眾對本土農糧意識已漸甦醒,市場對本土雜糧的加工需求也有越趨活絡。

新聞
【草生栽培】蟲蟲心聲:草生栽培的好,昆蟲最知道

愈來愈多農民注意到草生栽培的優點,包括保水、保濕、保肥、調節土壤溫度和增加有機質等,各農業試驗改良場所也力推草生栽培,但執行時對生態一定有幫助嗎?

新聞
盧虎生:建構基礎資料分析大數據,讓綠色補貼符合生態永續

農委會明年將推行「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調整現有補助政策,鼓勵農民輪作、友善耕作、栽培地方特色作物,前天舉辦座談會,許多農民和學者紛紛提出意見

新聞
保收入、顧糧安、護環境,各方如何談新農業「對地綠色環境給付」?

現行的稻穀保價收購制度和休耕補助政策雖然能穩定農民收益,讓農民在土地休養時維持收入,卻也引發許多矛盾與討論。

新聞
【農業懶人包】必看!什麼叫「對地綠色環境給付」?

農委會107年將推行新的計畫「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農業補貼將作整合與調整,相關前期討論會議持續進行中。然而這項政策用意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