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林慧貞 文/農傳媒編輯部
2018《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今天公布第二屆入圍作品名單,共計95件入圍,其中豐年社出版的《豐年雜誌》5月號封面主題「極端氣候灌溉學」,探討臺灣如何在旱澇不均的氣候變遷下,更有效利用水資源,獲評審肯定,入圍專業組平面類。
由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主辦、世新大學協辦的《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邁入第二屆,以生態文明為主題,吸引許多媒體參賽,今年收到臺灣、香港、中國、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等32家媒體、23所學校,一共425件參賽作品,總件數較去年增加八成,其中學生組件數增加最多,成長1.6倍,專業組也增加48%,競爭較去年激烈。
報導奬分專業組、學生組,各有平面、影片(長)、影片(短)、融媒體類,總計有八個類組獎項。18位傳播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的評審委員會,歷經一個多月審查,選出95件入圍作品,包括專業組53件、學生組42件,入圍比率平均約24%。
今年梅雨不來,臺灣遭遇嚴重的缺水危機,中南部主要稻作產區面臨停灌問題,如何讓用水更有效率、把水留住,成了臺灣當務之急。豐年社特地於5月號《豐年雜誌》規劃「極端氣候灌溉學」專題報導,實地走訪中南部稻作產區,訪問第一線農民缺水心聲,並多方請教專家學者、水利工程人員、水利會等等,探討如何運用新科技,精準估算用水量,讓每滴水都用在刀口上。面對越來越極端的氣候變化,如何善用珍貴的水資源、讓農業、工業、民生用水標的取得平衡,是臺灣必須研究的課題。
2018《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主辦單位指出,「能源」、「空汙」是今年最夯的兩大議題。面對極端氣候來臨,人類生活產生巨變,最引發所有參賽者高度關注,紛紛報導極端氣候影響下的能源問題,專業組作品有深度剖析缺電潮、瘋種電、深澳電廠、替代能源可行性等,更有新聞團隊前往極地探索;學生組也有台灣太陽光電議題等,皆盼為地球降溫,為能源找出路。
專業組入圍作品,TVBS入圍13件最多,其次是三立有四件,慈濟方面也有四件,聯合報系、遠見、上下游、蘋果日報皆各三件等。融媒體類吸引電視台、報紙、廣播人參賽,且今年首度有VR作品,TVBS和hTC 虛擬內容中心合作,製作虛擬實境(VR)版的格陵蘭氣候變遷現況,以跨領域跨媒介的多重數位敘事,呈現氣候變遷對全球和台灣的衝擊。
學生組入圍作品也令評審驚艷,在評審最後一刻,增額錄取。入圍件數最多的是銘傳八件、其次是輔大七件、世新五件、政大和台大也各有四件,今年首度參加的政大、靜宜和文化,都有不錯表現,另外今年更吸引高中生報名參賽,明道中學高中生以「再生能源的公民參與扭轉階層的可能」獲得入圍,為唯一高中生入圍作品;關心地球永續,連高中生都用實際行動,製作完整作品來參賽。
今天公布名單後,將展開網路人氣票選活動,可登入「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官方網站 https://www.newsaward.org/vote。各類組首奬作品則將於10月頒奬典禮揭曉,總奬金超過1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