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曾文水庫。(圖片來源/行政院新聞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新聞
灌溉嘉南半世紀 曾文水庫的竣工與開放

曾文水庫是臺灣大規模綜合水利建設,更是政府首次發行糧食實物債券籌募款項,克服各項艱鉅工程,至1973年10月竣工。曾文水庫發揮灌溉、防洪、公共給水與水力發電效益,至今年屆滿50年,就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座多功能水庫從籌劃、興建到完工啟用的歷程。

豐年雜誌
催生水圳綠道文化扎根 響應落實淨零排放:沿著嘉南大圳出發親近水資源

國家綠道主題軸線之一「水圳綠道」,沿著有百年歷史的嘉南大圳設置自行車專用道,於2022年3月12日正式啟用。這是臺灣第一條依傍灌溉圳路,以國家綠道規格建置的自行車道,使得大圳提供農業生產灌溉功能之外,也讓人們藉由綠道建置,走向戶外,走向大自然,體會對水資源的珍惜與這片土地的關愛。

新聞
濁幹線與北幹線串接工程啟動 串聯最長河川、最大水庫 南部水資源調度有韌性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17)日視察農委會濁幹線與北幹線串接工程計畫,此計畫擬興建串聯兩大灌溉系統的渡槽工程,並同時改善濁、北幹線相關通水渠道,利用圳旁空間增闢調蓄池等,預計耗資29.3億元;透過「北水南引、南水北調」,強化雲林、嘉義及臺南水資源運用彈性及穩定。

新聞
【從圳說起】日本家庭主婦的怒吼 竟意外啟動嘉南大圳建造

日治初期日本對臺灣稻米種類曾進行調查,結果顯示19世紀末的臺灣總共有403種稻米(水稻379種、陸稻24種)。水稻品種當中,又分成秈稻290種、糯稻89種,顯示臺灣已大量種植秈米。口感乾爽的秈米對當時臺灣人而言是習以為常的滋味,但日本人可吃不習慣。1873年,臺灣尚未割讓給日本,年輕的日本軍人樺山資紀祕密來臺進行調查和探勘,他怎樣也想不到,20多年後,自己竟成了第一任臺灣總督。據說樺山在臺灣調查期間最不能適應的就是米飯,熱飯乾而鬆散,冷飯不黏也不香,讓他食不下嚥。

新聞
【從圳說起】你看不見的故事:嘉南大圳的年度供水行事曆

自1930年代建成之後,嘉南大圳灌溉的區域從雲林到臺南,總計約有1,410公里的水路幹線、支線、分線水路,加上將近7,400公里的小給水路,如血管一般遍布嘉南平原,灌溉平原上的作物,也填飽了臺灣人的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