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傳統市場
【臺南好呷市】京發肉舖:冷鏈保鮮 創造豬肉更多吃法
不同部位豬肉適合料理各不相同,大里肌肉適合做豬排,梅花肉適合燒烤、做餡料及火鍋肉片;但一頭豬可以細分多少部位、豬肉有多少吃法,在臺南市東菜市公有零售市場「京發肉舖」,永遠有讓人意外的答案。
農產品的價格如何形成?從產地、批發市場到通路的價格大揭密/焦鈞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農產品」包括超市或傳統市場販售的生鮮蔬果、雞鴨魚肉、蛋、奶,以及農產加工品,甚至花卉;農產品自產地到消費者手上,歷經生產、處理、銷售等環節,此過程也形塑出農產品的「價格」。在萬物齊漲的年代,消費群眾對食物價格尤其有感,畢竟食物是剛需,滿足我們的一日三餐。想要判斷漲得有沒有道理,我們對於食物「價格」的形成,就不可不知。
微解封傳統市場可內用飲食 北北桃尚未決定開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宣布三級疫情警戒延長至26日,但部分場所13日起可適度鬆綁「微解封」,其中傳統市場在現行防疫管制措施下將可開放飲食內用,但須符合指揮中心指引。
《鄉間小路》2020年1月號 迺菜市‧寫故事
外觀大同小異的市場,因風土人情呈現多元面貌,正是走訪各地市場的趣味所在──我們可以在小農聚集的宜蘭南北館市場買帶土的新鮮蔬菜、到花蓮吉安黃昏市場認識原住民野菜、感受高雄果貿市場熱情的眷村文化,或是於澎湖魚市場購買最新鮮的海味。還有許多較少聽聞卻極富特色的地方市場,等待你來逛徹始終。
臺灣菜市學——這些市場,那些有趣的小事
有人說,要了解一地的文化習俗最快的方式,就是去逛當地的傳統市場。在超市與大賣場出現之前,人們的日常採買幾乎全仰賴菜市場;如今根據經濟部中部辦公室統計,2019年全臺共有834個傳統市場,就算立志一天走一個,也得花上兩年多才能逛完。這一座座保存庶民生活智慧的寶庫裡,藏著什麼有趣的知識?一起來挑戰猜謎,全部答對保證變身市場通!
帶孩子逛市場!新富市場「親子主題週」注入萌魅力
為活化改造東三水街及新富市場,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市場處經長達約180天與新富市場、東三水市場自治會及店家們的積極溝通,達成共同營造親子友善市場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