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廖詠恩
有人說,要了解一地的文化習俗最快的方式,就是去逛當地的傳統市場。在超市與大賣場出現之前,人們的日常採買幾乎全仰賴菜市場;如今根據經濟部中部辦公室統計,2019年全臺共有834個傳統市場,就算立志一天走一個,也得花上兩年多才能逛完。這一座座保存庶民生活智慧的寶庫裡,藏著什麼有趣的知識?一起來挑戰猜謎,全部答對保證變身市場通!
Q1:宜蘭南館與北館市場雖然只有一路之隔,命運卻大不相同,請問下列關於南北館的敘述何者錯誤?
A 北館有許多餐飲老字號
B 南館由日本設計師規劃
C 南館曾因年久失修而倒塌
D 宜蘭南北館市場原為同一個市場,落成於日治時期
Q2:花蓮吉安黃昏市場後方有一條原住民野菜街,由攤商販售自家採摘的野菜,請問適合拿來煮泡麵的野菜是?
A 龍葵 B 細葉碎米薺 C 赤道櫻草 D 黃花雞角刺
Q3:高雄果貿市場位於南臺灣最大的眷村果貿三村,請問其中住著哪一種軍種的軍眷?
A 陸軍 B 海軍 C 空軍 D 以上皆是
Q4:澎湖魚市分為拍賣市場與零售市集,請問會進拍賣市場競標的海鮮是?
A 白帶魚 B 金鉤蝦 C 小卷 D 土魠魚
Q5: 「1992年開張,因為位處精華地段,也是外國人聚集的地方,而有文青市場、五星級市場的名號。」請問以上描述是哪一個市場?
A 新竹竹東市場 B 臺北士東市場 C 臺南東菜市 D 臺中第二市場
Q6:下列何者不是高雄岡山欣欣市場的特色?
A 天花板的木桁構造 B 以鯉魚池為中心散開
C 圓形造型 D 融合臺灣本土與外省的飲食文化
Q7:臺北萬華的新富町文化市場建於日治時期,馬蹄形的建築在公設市場中很罕見,關於專家推測的建築概念,下列何者為非?
A 可開三個出入口,讓購物動線更流暢
B 建構中央天井,引進自然光
C 馬蹄型建築是當時流行的建築樣式
D 利於通風與排水
Q8:臺中舊建國市場於1972年啟用,曾是中臺灣最大、也是全國最大的公有零售市場,卻因建築物老舊,2016年遷建至新址。以下關於舊建國市場的敘述何者錯誤?
A 設計市場建築的是留學日本的臺灣建築師林論下
B 空間設計新穎,有玻璃磚、通風井,還有當時少見的電扶梯
C 搬遷的聲浪始於九二一大地震,主建築被判定為半倒,市場成為危樓
D 共有四樓,一、二樓是市場,三、四樓為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