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海八色蕉 雲林成龍濕地
新聞
濱海植物藝術自然共處 滿載夕海八色蕉的雲林成龍濕地

日暮時分,雲林口湖鄉的成龍村,招潮蟹築穴棲身的生態交錯,罕見濱海原生植物蔓延生長,感受到自然與藝術的和諧共存。成龍濕地原本為農耕地,1986年遭受韋恩颱風侵襲,大量海水倒灌入侵,重創成龍村,大片土地最終只能廢耕,而隨著環境演替,原先荒蕪的沼澤逐漸變成自然生態的棲息地,近年更是透過政府以及地方的努力,以藝術展現濕地之美,成為打卡景點,讓地方重拾元氣!

新聞
原生永續莊園 慈心找回人與植物的連結

您有多久沒有親近自然,停下腳步享受陽光與和風,聆聽自然的蟲鳴交響曲?來到古坑鄉麻園的慈心大自然莊園,在這邊有一群人在這片土地上努力著,他們秉持對環境保育的熱情,讓生態中消失的動植物都能一一找回來!

嘉義大學景觀系館 星火燎原
新聞
星火療原花園設計 嘉大景觀系讓原生植物進駐校園

從北南下一路驅車至嘉義,遇見像碗公倒扣的一整片完整天空,被連綿的山群擁抱,心境不自覺地開朗起來。嘉義大學景觀系館門口「星火療原」花園設計,原本已是荒廢多年的地,在景觀系師生克服複雜管線的問題後,現在佈滿高高低低的原生植物,搭配石塊、石板做為跳石及維護管理用,呈現出自然的療癒花園。

大湳森林公園
新聞
大湳「最玩美」原景預告 兼具生態與環保的綠色奇蹟

當你走進「大湳森林公園」,一定會為這片充滿豐富生態資源的園區留下深刻印象;目前桃園市正將這座原本為「保一總隊營區」的園區,打造為桃園最大的都會綠地。桃園市政府為活化大湳森林公園,規劃以原生植物作為基底,雖然森林公園目前尚未完工,內部建設兒童玩具圖書館已先完成。

象山公園 臺灣原生植物花園區
新聞
象山公園原生植物花園 植草愛林「原」來最好

百花盛開、萬物欣欣向榮,每到季節交替象山公園彷彿披上新衣,如同上演生態秀。位於象山捷運2號出口「臺灣原生植物花園區」這塊園地,經由台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認養後,原本進行蜀葵示範種植及四季花海景觀營造;後來改造成臺灣原生植物示範展示區,目前已種植 50 餘種原生植物。

莒光國小學生為迎接新生,在校內原生植物區「濱原方舟」練習音樂會演出。
新聞
莒光國小「原生」原味 整個學校都是孩子們的植物園

許多偏鄉學校常運用自然環境的資源,營造生態特色,但你恐怕很難想像新北市學生招生數前三名的板橋莒光國小,校園內竟彷彿小型的生態植物園般,培育及栽植376種的原生植物。在莒光國小裡,不管是俯視、仰望,都有讓小朋友驚奇的自然生態。

2021年COVID-19疫情驅動生物藥品、疫苗需求,預估實驗動物使用量將倍增。圖片來源/Mycroyance@flickr CC BY-NC 2.0
新聞
替代動物準備好了沒?談製藥產業對動物替代發展感知

發展動物實驗替代是國際新興趨勢,國內政府單位於2020年啟動4年「建構生醫產業動物替代體系及關鍵技術」科技發展專案,將透過農委會、衛福部、環保署與科技部等跨部會法規盤點與技術研發,推動兼顧生醫發展及動物福祉的替代試驗模式,但相關業者對此的認知又是如何?

專輯
【科技接軌,翻轉農業大未來】專輯

近年來有感全球氣候暖化加劇,臺灣面臨勞動人口持續老化,以及飲食文化西化、自然環境劣化等,急需接軌農業科技與跨域整合,以期發展具競爭力的農產品與技術,將臺灣農業品牌推向全球,提升我國農產業的創新價值。

新聞
【未來農業系列報導】七年級返鄉組好蝦冏男社 生態養殖霸王蝦熱銷海外

人口外移嚴重的農漁村,存在隔代教養,人口老化,產業蕭條等問題。因應科技發展,智慧養殖如雨後春筍般的興起。

8位雲林七年級生,將荒廢20年的魚塭重建為白蝦養殖場,突破傳統慣行養殖方式,堅持養出安全又健康的好蝦,智慧化養殖成為傳統養殖戶轉型成功的典範,鮮甜的霸王白蝦更外銷世界!

微醺農場利用溫室離地式「介質土」技術,可以穩定生產、保障獲利。
新聞
【未來農業系列報導】微醺農場智慧栽種技術 33歲返鄉青農開創產業新局

微醺農場經營種植無毒、具生產履歷的小黃瓜與牛番茄,以職人精神做生產穩定供貨,建立穩定的生產供應鏈,成為傳統農業轉型的最佳典範,獲得2020年創業歸故里競賽冠軍,青年返鄉的創辦人黃衍勳,秉持回饋鄉里精神,時常分享智慧農業技術、農場擴散經驗,協助在地小農與產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