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公園原生植物花園 植草愛林「原」來最好

象山公園 臺灣原生植物花園區

象山捷運2號出口「臺灣原生植物花園區」,原本進行蜀葵示範種植,現在種植各色臺灣原生植物,欣欣向榮。

內容提供/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

百花盛開、萬物欣欣向榮,每到季節交替象山公園彷彿披上新衣,如同上演生態秀。位於象山捷運2號出口「臺灣原生植物花園區」這塊園地,經由台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認養後,原本進行蜀葵示範種植及四季花海景觀營造;後來改造成臺灣原生植物示範展示區,目前已種植 50 餘種原生植物。

錫瑠基金會組長陳坤燦說,「前陣子國人一窩蜂栽種櫻花,原本是原生植物的棲地環境,因為種植了櫻花外來種,排擠到原生樹種的生存空間,或許在生態上面就會產生無法想像的衝擊。」陳坤燦指出,依植物的特性適地適栽,不論行道路、學校美化灌木與喬木都很適合,希望都能盡量選擇臺灣本土的原生物種。

邁出市區公園推廣原生植物第一步

象山公園的臺灣原生植物花園是邁出市區公園推廣種植原生植物的第一步,這裡國際觀光客多,園區規劃以代表本土在地且能彰顯臺灣精神的植物為主。澤蘭能吸引象山周邊斑蝶類昆蟲族群覓食;濱海地區的蔓荊、翡翠濱柃木有硬厚葉片及低矮身形能夠抵禦空曠強風吹襲。此外,園區種植融入代表信義區區花的野牡丹,期待未來能成為地方意象的原生植物花園。

陳坤燦說,「除了種植的種類,也需考量色彩的變化,運用團塊群植方式表現出質感層次,在管理上預留不同物種間通道以利養護。」景觀品質常態性的維持是園區吸引民眾到訪的重要元素,錫瑠基金會藉由認養園區種植臺灣原生植物,並立上植物解說牌,讓來到象山公園休憩與往來捷運站的民眾,欣賞這些特色代表性植物,同時學習環境生物多樣性生態互動的奧妙多元。

象山原生植物花園種植的馬蘭;馬蘭其實是「可食地景」,且是花期長、花朵多,的蜜源植物,能吸引多種昆蟲。

象山原生植物花園種植的馬蘭;馬蘭其實是「可食地景」,且是花期長、花朵多,的蜜源植物,能吸引多種昆蟲。

共融式展示場  實踐環境教育

為提升園區能見度以利後續推廣工作的開展,錫瑠基金會積極培訓場域志工,帶動民眾參與在地社區營造風氣,也提升志工夥伴服務品質與建立榮譽感。錫瑠基金會技術組員工林明志,目前擔任象山公園生態導覽工作,他表示,未來每月會不定期舉辦原生植物課程、園區的導覽及養護規劃。

「每次看到孩子們參與生態導覽,像好奇寶寶般不斷追問澤蘭如何吸引蝴蝶來採蜜、茵陳蒿的葉子聞起來的味道是什麼?東張西望、問東問西,求知慾望強。」林明志笑著說,真想把滿腹植物知識都分享給求知慾十足的孩子們,植物生理與環境生態教育透過對話得到實現。

錫瑠基金會種植原生植物始終堅持不噴化學藥劑,並將基地割下雜草、落葉及修剪的枝葉盡數回歸於原土地;依照植物特性決定疏密,才不會造成植物生長週期受到影響。為了維運管理會適度拔除雜草及外來種入侵幼苗 (如羊蹄甲);但若是蕨類自動長進來,會視為自然演替加以保留,是很好的生態觀察。

首度跨入原生植物  發現「原」來最好

「臺灣原生植物花園」不僅是展現階段性的成果,更是一個從開始便由民眾透過生態導覽參與實地種植,進而提升民眾認同與重視,也能響應全球氣候變遷議題。陳坤燦表示,錫瑠基金會成立已30年,各種場域都涉略過,這是基金會第一次推廣種植臺灣原生植物,「原」來最好,很有意思及意義。

錫瑠基金會與原生植物花園合影。

林明志說,因為有社區區民及志工共同維護,許多原本被遺忘的角落,搖身一變成為民眾喜愛親近的活動空間,這些的「好」,相信在進行都市再生或更新時,都能將原生植物延續下去。


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與林務局共同辦理「原景再現・點亮臺灣」原生植物設計大賞,評選優良原生植物景觀作品,本文介紹的即為入圍者之一。

「原景再現・點亮臺灣」將在臺北典藏植物園以攝影暨生活展分享相關成果,誠摯邀請您於10/27(三)至10/30(六)活動展覽期間蒞臨參觀;臺北典藏植物園每日開放時間為 9:00~ 17:00 。

【廣編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