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從世界各國明星熊看保育:「白熊計劃 × WILD-LIFE」攝影聯展導覽

一位是旅臺的法國攝影師,一位是旅荷攻讀藝術碩士的臺灣青年,素昧平生的Jimmy Beunardeau與羅晟文,各自離開家鄉、繞過半個地球,分別用鏡頭將動物的影像帶到大眾面前,與我們展開一場「人與動物關係」的對話。自 7月起,兩位攝影師的「黑白雙熊」連袂於臺中舉辦特展,在展期之內,我們將以每週一篇的方式,為您帶來作者的親身解說以及專家們的深度分析,歡迎鎖定。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野望書寫】不浪漫的生態攝影

有時,「生態攝影」會讓我身邊較少觀察生態的人有種錯覺,他們以為在深山野嶺中,動物們會像白雪公主唱歌一樣地聚集過來,乖乖地讓你拍攝;或是覺得拍生態就是可以一邊愜意的旅行、一邊拿著鏡頭咻咻咻地,像打獵般獵取照片。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猴」伊麥來呷!林務局輔導農友申裝電圍網,不用氣得牙癢癢

臺灣獼猴經常跑到農田或果樹上吃作物,造成農業損失,許多農民不堪其擾。農委會林務局延續去年防猴相關計畫,由中央補助地方政府輔導農民架設電圍網,現階段申請以果農為主,今年申請架設最小面積從原先1公頃調降到0.2公頃,中央與地方補助合計最高額度為4萬元。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落難動物的凝視:「白熊計劃 × WILD-LIFE」攝影聯展導覽

一位是旅台的法國攝影師,一位是旅荷攻讀藝術碩士的台灣青年,素昧平生的Jimmy Beunardeau與羅晟文,各自離開家鄉、繞過半個地球,分別用鏡頭將動物的影像帶到大眾面前,與我們展開一場「人與動物關係」的對話。自七月起,兩位攝影師的「黑白雙熊」連袂於台中舉辦特展,在展期之內,我們將以每週一篇的方式,為您帶來作者的親身解說以及專家們的深度分析,歡迎鎖定。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低海拔的野生動物樂園「烏石坑」,山羌、野豬都看得到

其中,低海拔試驗站位在臺中市和平區的烏石坑,為大雪山山脈西稜的外緣,試驗林地面積約353公頃,海拔高度在670公尺至1,834公尺之間。年平均溫度約18℃,自然環境資源豐富,是研究及觀察臺灣低海拔生物多樣性的優質場域。

新聞
【影像後記】海龜・收容

上下顛倒的龜殼,還沒靠近已經聞到一股腐敗氣息,「頭呢?」友人驚呼,是啊,這隻年輕的綠蠵龜,已不見頭,而腿上正纏著漁網。

新聞
路殺社集結公民力,剖析鼬獾狂犬病建構大數據

醫學院師生學習解剖需要大體老師,無辜死亡的動物軀體也可作為人類的老師。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昨(25日)舉辦成果發表,社群媒體臉書社團「四處爬爬走(路殺社,Reptile Road Mortality)」

新聞
【野望書寫】雲森瀑布

完成清晨的鳥類調查,看了看手錶「還不到八點,時間還很早!」。既然都已經走到林道裡了,何不走到深處一窺不曾見過的雲森瀑布?林道沿著蜿蜒的山壁前進,不時經過幾片柳杉人工林,伐木錚錚已逝,但林木依舊。跨過一道散落漂流木的寬大乾溪床,便可依稀聽見淜滂的水聲,瀑布就在不遠處了。從崩落的林道爬下,轉個彎,翻過幾個大石,壯闊的雲森瀑布就在眼前。原來我不是今天第一個拜訪的,一對老夫婦早已坐在離瀑布不遠的石頭上。

壽山野生彌猴母子。圖片來源/Nora@Commons (CC BY-SA 4.0)
新聞
10位專職照護7,741隻野生動物, 保育收容錢少事多誰人知?

目前全臺6個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急救站,總共需收容照養7,741隻不同種類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專職人員卻只有10位,而且預算還逐年遞減,亟需大家重視。農傳媒整理與分析野保收容體系現況,希望喚起大眾的關注,也為辛苦的工作人員加油打氣。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支持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大家可以怎麼做?

鑑於從其他計畫「挖東牆,補西牆」,以支應野生物保育經費並非長久之計,究竟該怎麼做,能為現行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急救站減輕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