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野生動物
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委託台灣黑熊保育協會黃美秀教授團隊研究追蹤的編號「93685」臺灣黑熊,監測團隊2日接獲死亡訊號,3日尋獲遺體,發現其左前肢受困俗稱「山豬吊」的套索之中,但無明顯外傷,經送解剖檢驗,推測死因與脫水有關。東勢林管處已移請保七總隊第五大隊偵辦,確認是否有蓄意殺害黑熊情事。
農委會林務局與特生中心多年來在石虎棲地推動「友善石虎農作標章」,鼓勵農民以草生栽培、不使用毒鼠藥等管理方式作農業生產,並在家樂福、升陽農產等通路業者協助下,讓標章農產品得以接觸消費者,藉由市場消費帶動良善循環,林務局今(1)日舉辦「石虎有您真好」記者會,致贈獎座感謝所有協力夥伴。
台灣樹人會在內等60餘個動保團體質疑農委會是「假移除真撲殺」,今(30)日下午於凱達格蘭大道遊行,訴求「移置不移除」。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流浪犬移除後會找到適合地方收容,《動物保護法》已明定收容動物不得撲殺,請動保團體放心。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24)日審查《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正草案,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行政院版本草案規劃朝全面禁用獸鋏,並針對農民及原住民現行使用俗稱「山豬吊」的金屬套索陷阱,授權農委會林務局訂定管理辦法,限定農民、原住民身分及使用特定規格;農委會研擬草案已送至政院,在立院下個會期前將送至經濟委員會審查。
農委會林務局今(10)日上午再會同新竹縣政府等單位前往六福村複勘,改善工作大致完成,包含將圍牆設施防逃電牧線增加至4條,狒狒區電門出入口安排2名人員全日管理進出等。六福村尚須在6個月內完成狒狒晶片植入及登記工作,農業科技研究院協助建置AI影像辨識模式遇到技術瓶頸,也待克服。
農委會林務局改善林道既有構造物,以在地可取得自然材料搭設簡易脫困設施,如木梯、坡道、繩網等,讓白鼻心、食蟹獴、黃喉貂等利用脫困、通行,且因為這些友善設施,林道構造物反而可供動物取得水源,甚至成為微棲地。
桃園狒狒逃逸事件爭議多日,六福村野生動物園29日深夜才發布聲明承認狒狒為其所有,農委會今(30)日表示,六福村動物逃脫未主動申報,已請新竹縣政府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開罰,最高5萬元,並函請桃園市針對狒狒脫逃衍生龐大圍捕成本,研議向六福村求償。
桃園逃逸狒狒遺體今(29)日由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進行死因病理解剖,並有法醫及動物法醫專家參與,桃園地檢署檢察官也到場了解過程,相關報告完成後將送交地檢署進行調查,以釐清死因,並經地檢署同意後再行公開。
新冠肺炎的動物感染案例,隨著疫情全球化的腳步,從2020年開始零星浮現。雖然,多數動物案例的感染源可以溯及接觸過的人類感染者,精確地來說,動物是疫情下的受害者,但是被感染的動物將病毒再傳給其他人類的疑慮,卻無法完全解除。人類對疫情的不安,有可能非理性地轉嫁到動物身上,造成對動物福利的衝擊。
披著迷彩斗篷,頭戴迷彩遮臉帽,雙腳踩著長筒雨靴,一身出野外的裝扮,卻出現在有著中央空調、酒精層層消毒的純白醫療室中,顯得有點突兀。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以下簡稱野灣)保育員廖朝盛每日在人造的建物、籠舍中照顧受傷的動物,心中盼望著有一天能看到牠們重回野地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