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開工民眾帶「米奇」到臺北植物園放生 園方籲勿任意放生、餵養野生動物

臺北植物園是都會民眾親近自然的好去處。(圖片來源/臺北植物園臉書粉絲專頁)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所屬「臺北植物園」占地約8公頃,收集植物種類超過2千種,擁有豐富生態環境,是讓臺北都會民眾可就近親近自然的開放場域,但農曆年後開工首日,卻有民眾入園私自放生老鼠,臺北植物園今(7)日表示,臺北植物園明定不可放生動物,餵食、騷擾野生動物,以及採摘園內植物等,呼籲民眾勿任意放生,共同維護生態環境。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表示,目前僅針對衝擊臺灣生態環境人工飼養野生動物如袋貂等,列有清單明定不可任意釋放,違者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處5萬至25萬元罰鍰,其他物種放生尚無明確罰則;任意餵食野生動物,可能造成環境汙染問題,實務上則多以《廢棄物清理法》開罰。

林試所副研究員范素瑋表示,林試所同仁與保全2月3日在植物園保全管理室,發現園區監視器畫面中有民眾拎著一籠具入園,將籠中動物野放園區,判斷是民眾將家中捕獲老鼠帶到植物園放生;但當保全趕到現場,放生民眾已騎單車遠離,無法追究,遭放入園中老鼠,後續只能設陷阱捕捉,或是期待園中猛禽鳳頭蒼鷹等獵捕。

范素瑋指出,臺北植物園管理要點明定不可放生動物,餵食、騷擾野生動物,以及採摘園內植物,但民眾違規經常發生,過去即曾有民眾入園放生魚、觀賞鳥、肉鴨等動物。任意放生犬、貓,可能傷害園中原有野生動物,放生外來種鳥類如白腰鵲鴝等,可能驅趕在地原生鳥類;放生老鼠更會破壞園中保種植物種苗,甚至有傳播疫病風險。

民眾在樹幹上施放飼料吸引松鼠取食。(圖片提供/臺北植物園)

范素瑋說,臺北植物園全面禁止餵食,由自然環境提供園中動物食物來源,但也常見有民眾任意餵食魚類、松鼠等,在這次放生老鼠案例以前,就有名餵食慣犯的老先生在年節間也照樣來餵。任意餵食可能造成單一物種族群數量過大,生態失衡;也會讓受餵食動物改變原有習性,正如植物園的松鼠已愈來愈不怕人,進而加劇人與野生動物間的衝突;飼料隨意撒放又可能造成環境問題,原本要餵松鼠的飼料,實際都是老鼠在吃。

至於採摘園內植物,可能涉嫌竊盜,則有刑事責任。范素瑋說,過去曾有名老先生帶鐮刀等工具入園挖掘植物,被警方認為是帶兇器行竊,差點遭判6個月徒刑,後來與園方和解,向園丁道歉,賠償種植、養護費用,才改判3個月,得以緩刑。

民眾隨意投放飼料餵食動物,也造成植物園中「鼠輩」橫行。(圖片提供/臺北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