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月起將是國內鳳梨主要產季,去年我國鳳梨外銷日本數量約1萬9,809公噸,創歷史新高,農業部農糧署今(6)日表示,今年日本商社有提早下訂單趨勢,上周已有15公噸銷日,需求熱絡,今年銷日目標至少2萬公噸。十大神農、打貓果菜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陳映延表示,近兩年合作社銷日鳳梨以年增率2成幅度在成長,因國內已改善栽培管理、冷鏈等,建立供應模式,鳳梨品質穩定,日本市場回饋都相當好。
過去國內鳳梨種植面積約1.1萬餘公頃,因中國110年3月暫停輸銷臺灣鳳梨,加上國內農業人口老化等因素影響,鳳梨種植面積逐年下降,112年只剩1萬868公頃、收穫面積約7,130公頃。農糧署評估,因受到去年颱風影響,部分產區淹水、植株受損,今年收穫面積初估6,988公頃,整體產量估較常年減產4%,其中臺南、嘉義產區約減產3%至5%,屏北減產可達1成。
農糧署果樹及花卉產業組組長蘇登照表示,去年颱風影響農民延遲催花,部分產地還有果實較小的情形,今年主要產季將自3月上旬開始,與往年差異不大,近期低溫天數多,鳳梨退酸較慢,但只要3月收穫期間回暖,鳳梨甜度就能有所提升。
據農糧署調查,過去鳳梨銷中平均每箱(10公斤)約250至300元,這兩年銷日可賣到320至370元,農產品外銷日本市場價格較好;臺灣鳳梨自110年停止輸中,中國至今未重啟市場,但隨著日本市場拓展,銷日數量則持續攀升。蘇登照表示,近年已可見零星種植的散戶小農逐漸減少,但專業農民會視通路需求成長,逐漸擴大種植面積、經營規模的趨勢。
陳映延指出,合作社去年銷日鳳梨數量比前年成長2成,今年預估銷日數量還有機會比去年成長2成,因政府輔導農民改善栽培管理、包裝、冷鏈等,鳳梨輸銷日本模式已建立,品質穩定,日本市場反應很好。
陳映延表示,過去臺灣鳳梨輸銷中國,中國訂單比較是「隨行就市」,有需求時量很大、數量變動大,價格起伏也大,像在賭博;日本商社的採購就較具計畫性,需求數量會提前下訂,價格也穩定,鳳梨成長要16個月,農民可預期、計畫性生產,是輸銷日本市場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