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鄉間小路4509
養蚵像賭博 先問卜中秋蚵栽再出海拚輸贏,最後還要看破一件事
白露起,北風到,蚵苗追著海湧來。海岸邊,吊蚵殼,等待蚵苗住進來。蚵農是漁人,也是農人,他們在海裡圈一畝田,在浪口交界種蚵仔。從台西、東石到北門,養蚵人家一代又一代,聽老人家講插蚵籬枝,看青年蚵農開膠筏巡海田,高喊:「倒棚仔、浮棚仔、擱有浮桶!」時代已經不同,養蚵也進步了。
【南洋庶物學】客家椰漿飯,文化交融的滋味
司機再三告誡注意扒手的地方,是吉隆坡知名的老市場——秋傑巴剎(Chow Kit Pasar)。巴剎是馬來語市場的意思,踏過入口地面濕漉漉的魚販、肉鋪,穿越菜販和水果攤的集散地,老吉隆坡人會轉進秋傑巴剎的後方巷子,尋找熟悉的在地味。
【魚婦養成筆記】姊烤的不是香魚,是一尾文學
對我來說,香魚是崇高的文學象徵。
小時候讀到林清玄的散文,寫著香魚是一種有潔癖的魚,因為香魚無法忍受骯髒的水質,水質一旦被汙染就會立刻暴斃,所以牠的內臟乾淨到可以食用,不像其他魚種必須清肚內。
【食事旅行家】神佛帝王外的凡塵餐桌
庶民的生命史就像煮飯的炊煙,風一吹就散了。
昔日的吳哥是一個由帝王建立的神權中樞,寺廟宏偉,宮殿壯闊,神佛滿天,權威赫赫,不可侵犯,讓凡人自覺渺小,只能五體投地。
【朝食部】醬油蛋吐司
為了整理一個老房子,整理成個人工作室,每天在工地揮汗勞動批土油漆的,人真是會變成一個工人樣子。準時起床,穿上已經不怕弄髒的衣褲,邊走向廚房邊將頭髮一把紮起,這樣的早晨,只想直覺簡單的,快速但滿足的吃,醬油蛋吐司就是我的工人早餐。
【菜市人生場】我們的後少女時代
濁水溪中末段以南,鄰著雲林二崙及崙背鄉,朋友家在二崙,每天開車上班時,總會順道把媽媽載到崙背市場,放她去飛。
崙背市場一帶,是媽媽的現在,也是媽媽的少女時代,30年後,輪到我們以後少女之姿,重訪當年的少女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