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臺灣原生種】山麻雀(亞種)Passer rutilans

說起臺灣最常見且大家都有印象的鳥,應該就是麻雀了吧,蓬鬆可愛還自備咖啡色安全帽(?),不論是行道樹、電線桿或者陽臺,處處幾乎都能見,若住在鄰近自然環境的地方,如路樹多處、近田野或者公園邊,早晨還有一定的機率會被麻雀的叫聲吵醒,是那種讓人不忍苛責太多的小鄰居,除非有鳥屎從天而降在車上,或者身上。

臺灣狐蝠
鄉間小路
【臺灣原生種】臺灣狐蝠

臺灣狐蝠(Pteropus dasymallus formosus)的體長可達二十公分,雙翼展開約一百公分,是臺灣體型最大的蝙蝠。身體與翅膀為暗褐色,肩頸處有一圈黃色或暗黃短毛,鼻吻端較尖且突出,貌似狐狸,因此被稱作狐蝠。

鄉間小路
【臺灣原生種】巴氏銀鮈

你聽過巴氏銀鮈(音:居)嗎?它的體型不大,身長僅數公分,是一種臺灣特有、但已瀕臨絕種的原生淡水魚。分布區域在海拔十到三百公尺左右,目前多現蹤於中、彰、投三縣市範圍內的烏溪主、支流,水圳與埤塘間。

新聞
這不是泰國蝦!原生蝦種「青鬚仔」刺足沼蝦 幼苗培育技術初步建立

刺足沼蝦為臺灣原生種淡水蝦,生長適應臺灣氣候的環境,野生種原豐富,而刺足沼蝦的肉質也比羅氏沼蝦來的Q彈扎實鮮甜,且肌肉表面紋理具有花紋。因此刺足沼蝦除了體型大,兼具觀賞及食用性等優勢外,是極具成為臺灣新養殖物種的潛力;水產試驗所嘗試建立刺足沼蝦保種及種苗繁殖初步技術,期望刺足沼蝦能成為重要的淡水蝦養殖物種之一。

新聞
臺灣原生種「臺灣文蛤」DNA鑑定獲正名 野外棲地、養殖均為此物種

臺灣從日治時期引進「麗文蛤」放流淡水河,開啟文蛤養殖產業,因此長久以來將國內養殖及市場流通文蛤當成麗文蛤後代,但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經DNA鑑定,確認臺灣的文蛤基因序列與過去紀錄中的麗文蛤、中華文蛤均有顯著差異,3月底發表SCI國際期刊《軟體動物研究》(Molluscan Research),正式命名為「臺灣文蛤」。

新聞
臺灣原生百合細葉卷丹重生 五天湧進600株種苗訂單 新訂購取件等明年

在臺灣消失已96年、五大原生百合之一的細葉卷丹,2011年才於苗栗通霄濱海山坡地重新發現,經中興大學培養繁殖,繼而技轉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量產,20日公布販售訊息,短短不到一周,已被民眾訂購近600株,依據種苗場組培苗生產量能,可能今年年底前才能出貨完畢,新增訂單恐怕要等到明年才能取件。

新聞
原生種對抗入侵種!苗栗場對照試驗 平腹小蜂防治荔枝椿象大成功

平腹小蜂田間釋放方式,目前有盒裝釋放5至7日齡的小蜂成蟲及釘掛卵片2種方法,盒裝的小蜂是在相對安全和穩定的環境中羽化,且小蜂能在盒中先完成交尾並可取食塗在盒內的蜂蜜,以較佳的生理狀態釋放至田間,僅需打開盒蓋使小蜂自行飛離,便可立即搜尋寄主開始寄生荔枝椿象卵。

臺灣雅美萬代蘭
新聞
臺灣原生蘭能助產業更進一步嗎?「雅美」萬代蘭育成新品系

雅美萬代蘭具有開花性良好、花具芳香、栽培期短、對環境適應性廣等許多優良園藝特性。由於在臺灣僅發現於外島蘭嶼及小蘭嶼,故以蘭嶼居民雅美族(現正名為達悟族)來命名,自日人瀨川宗吉於1934年第一次採集發表後,原本鮮少有人看到野外原生雅美萬代蘭……

狹葉薑是曾彥學最新發表的新種植物,現在也在台北植物園保種復育。(攝影/王志元)
新聞
野外就是實驗室 林試所長曾彥學是植物調查達人

林試所長曾彥學的專業是植物分類、原生植物調查,歷年來總計發表7種臺灣新種植物,包括歐氏月桃、蘇氏鷗蔓、呂氏鷗蔓、原氏鹿藥、浸水營柃木、塔塔加薊、狹葉薑等,並釐清新馴化種26種、新紀錄種4種及再確認種1種。

千元大鈔背面左下角的植物,經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所長曾彥學鑑定發表為新種植物「塔塔加薊」。圖片提供/曾彥學
新聞
想認識原生植物嗎?林試所長曾彥學:我都會放在保育場域展示區

曾彥學是樹木學、植物分類學、原生植物調查專家,取得臺灣大學森林學博士學位後,先在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服務,調任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從事全臺各縣市植物資源調查,長達13年,2005年擔任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職,今年2月借調出任林試所所長一職,推動方舟計畫及提升國產材自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