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19號植株低矮、不易倒伏的特性有利於機械採收,且其籽粒經蒸煮後口感軟綿、花生風味濃郁,具市場開發潛力。
豐年雜誌
落花生臺南19號 豐產生長期短利機器採收:口感軟綿適蒸煮 滿足農民、業者多元生產需求

臺灣種植落花生多用於食品加工,其中帶殼蒸煮花生綿密清爽的口感深受消費者喜愛,然而目前蒸煮花生市場主流品種「臺南17號」在高溫高溼環境下易徒長,莖條糾結不便機械採收;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歷時10年,於2020年育成植株矮、不易倒伏,生長期短且更為豐產的紅色種皮落花生品種「臺南19號」,提供農民種植落花生的新選擇。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11月號 養殖新活水 高經濟海魚上陸

今年10月30日,臺灣龍虎斑在歷經8年協商後,成功獲准銷日,成為繼青斑、龍膽石斑後第三種可以外銷日本的養殖石斑魚種。臺灣養殖技術先進、分工精細,有「養殖王國」之稱,與沿近海漁業互補供應國人水產需求。近年臺灣持續開發新養殖物種、精進技術,包括產業成熟的午仔魚、新興發展而漸有突破的黑喉、紅喉、土魠魚等,滿足市場需求也讓漁業邁向永續。

新聞
蒸煮花生新品種「臺南19號」株矮不易倒伏 較現有品種生長期短、產量更高

現行蒸煮花生使用主要品種「臺南17號」,在高溫高濕環境下植株容易徒長,莖條糾結不便機械採收,造成農民很大困擾。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育成新品種「臺南19號」,植株矮、不易倒伏,便於機械採收;且其生長期約比現有品種短1個月,產量卻更高,適合推廣農民種植。

新聞
早熟節水有芋頭香 「臺南19號」首度入選優良水稻推廣品種

水稻「臺南19號」生育天數較一般水稻少20天,可節省灌溉水量;對稻熱病具有中等抗性,產量穩定;且米粒低白堊質,食味品質佳、帶有芋頭香,首度入選「111年優良水稻推廣品種」,推廣全臺一、二期作種植。

農業技術
早熟省水,帶有芋香 優質水稻「臺南19號」

水稻「臺南19號」的父本為臺灣越光米「臺南16號」,母本為抗病香米「臺南13號」;其生育天數比目前栽培面積最大的「臺南11號」減少約20天,可以節省稻田灌溉水量9~15%,對水稻病害的抗性穩定,米質優良、帶有芋頭香味,符合消費市場需求。

新聞
水稻「臺南19號」節水、Q彈、產量穩 有機栽培、特色米新選擇

水稻香米新品種「臺南19號」,生育天數較一般水稻少20天,可節省灌溉水量,且具抗稻熱病特性、產量穩定,其帶有芋香味、口感軟Q,更能受到消費市場歡迎,適合有機栽培及特色米消費市場,目前已公告稻種繁殖技術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