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科研能力加值 創造市場先鋒 既要安全更要有效的中草藥產業化之路

今年疫情帶動的中草藥熱潮,進一步引發市場需求的討論,農業界多半覺得市場的門被法規限制甚至關閉,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簡稱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簡稱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表示,「市場關了?要創造出來啊!」直言國家花很多資源去支持疫苗的發展,也應該往中草藥的方向前進,以技術研發能力一起支持農業,聯合力量投入產業化發展,「但不要情緒化,必須很理性,因為不創造市場價值,沒人會理你。」生產防疫茶包的保康生醫以實際行動支持臺灣農民,透過技術加值對的農產品,成為更高單價的漢方草本食材,進一步提高臺灣農產品的附加價值。

謝瑞裕
封面故事
從治病到養生 良藥也要可口便利 中草藥產業不能馬虎的二三事

臺灣中草藥產業領域當中,於攻讀博士時即結合學術理論與實務,以博士論文《臺灣中藥有機和GAP模式之研究:以薑黃、柴胡及紫蘇屬植物為例》實際種植薑黃並投入研究,進而以薑黃為健康養生食品自創品牌,成功行銷世界各地的謝瑞裕,可說是代表性人物之一,因為嫻熟重要中藥材的田間有機栽培與加工技術,獲聘國內知名中藥廠順天堂的中藥有機栽培顧問,協助順天堂成功打造藥用石斛基地。而成功生產並行銷「清冠一號」的順天堂,這幾年走向更貼近消費者的產品策略,以良藥兼具可口、便利的原則,開發多樣化的保健食品。

金銀花
封面故事
疫情養身看這邊 肉桂金銀花出頭天 臺灣中草藥小農奮鬥記

桂枝與金銀花是各大醫療院所常見的調理配方,隨著防疫茶興起,民眾開始尋求更多臺灣生產的天然藥材,從日常飲食中增強身體免疫力。早於疫情之前,有一群默默耕耘國產中草藥的寶島小農,他們長期傾注的努力與堅持,終於迎來發光發熱的時刻。

范振財栽培魚腥草
封面故事
臺灣魚腥草與桑葉產銷第一人 守護清冠一號藥材本土化的幼苗

魚腥草是農村常見的鄉土植物,桑葉則散見於全臺中低海拔野桑,兩者都是「清冠一號」處方的10種中藥材之一,也是臺灣少數達商業生產規模的藥材,屬藥食同源的特用作物。位於新竹關西的范振財和苗栗獅潭的涂泉明,分別是國內魚腥草與桑葉產量最大的生產者,期盼待國產中草藥的產銷機制健全以後,能有更多新血加入,讓這兩位默默埋首田間的先鋒,不再寂寞。

紫蘇茶包
封面故事
花蓮場做母雞 中草藥產業撥雲見天 輔導栽種到銷售,讓黃芩和紫蘇扎根東部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花蓮場)積極推動東部中草藥產業,從較早建立有機栽培模式的當歸、丹參和黃芩,到新近推出繁殖採種及茶包調製技術的紫蘇,在法規夾縫和火熱的大疫保健趨勢中,花蓮場專注勾勒適合本土產銷的中草藥栽培藍圖,屢屢催生成功的發展案例,為臺灣裹足不前的中草藥產業點亮一盞明燈。

封面故事
寓醫於食 邁向農醫一體新境界 臺灣保健作物產業現況

在現代醫學與化學製藥問世前,植物是人類獲取治療或預防疾病的解方途徑,如印度阿育吠陀療法、歐洲神學院的植物學研究、中國諸多中醫藥典籍。人們逐漸了解藥草的作用不僅僅是農糧食用,還有強身健體的功效,進而自行栽種成為日常飲食的一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中場)作物改良課課長陳裕星點出,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農業與醫療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豐年7208疫健植物大補帖
各期雜誌
《豐年雜誌》2022年8月號 農醫跨域起步走 疫健植物大補帖

荷和紫蘇,臺灣中草藥種類多如繁星,總計種植面積卻僅有500公頃。按理說「生吃都不夠」,實情卻是本土中草藥難以打入國內中醫藥材的供應鏈,臺灣所使用的中藥材幾乎全是國外進口。如今「清冠一號」一舉成名,中醫藥界開始著手聯合農業界,臺灣中草藥產業化幾十年來舉步維艱的困境,期待有解。

封面故事
客座總編輯|農委會花蓮農改場場長杜麗華 臺灣中草藥產業化 需要衛福部打開一扇門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急遽升溫,染疫人數暴增,「清冠一號」及防疫茶等配方引發搶購熱潮,甚至一度傳出藥材供不應求的消息,讓市場看到了臺灣中草藥產業化的重要性與需求性,不只我們重視中草藥作為防疫的角色,國外也往中草藥進行研究,畢竟對人體相對無害又有功效。不過,臺灣中草藥產業化談了幾十年,一直有制度面與實際操作面的問題,首要關鍵還在法規上的框架,有賴行政院衛福部願意帶頭斟酌法規上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