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2023年5月號立體書封面。
各期雜誌
《豐年雜誌》2023年5月號 蛋蛋補給線 永續.友善.有韌性

氣候變遷日益極端,在臺灣愈來愈感受天氣不穩定,冷時如墜冰窖,隔天卻猶如酷暑,日夜溫差大,這樣的天氣讓人容易感冒,家禽同樣無法倖免於難,特別是體質敏感的蛋雞,更容易受到環境變化衝擊,身體免疫力下降,產蛋能力也下滑,禽流感來襲無疑雪上加霜。這一波蛋荒很艱辛,且看蛋雞產業的努力,讓危機成為轉機。

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副院長陳志峰。
封面故事
客座總編輯|興大農資學院副院長陳志峰 氣候變遷下蛋雞產業的轉型升級

危機也是轉機,未來幾年加速改建禽舍或是讓不適合的地方離牧,主要是因應氣候變遷,在某種程度也可以改善生物安全。但如果再有更頻繁的禽流感病毒進到臺灣,光藉由禽舍改善,並非預防禽流感的萬能解方,除了硬體建設,雞農在生物安全防護意識的提高,以及產業鏈上游生產的掌控,都必須配套性的強化,把真正的缺蛋原因找出來,對症下藥才是轉機。

土壤有機質的親水特性,能降低乾旱造成的損失。
農業技術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二》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他逆境(中)

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及可能影響糧食安全,進而需要科學化農業實作管理,內含涉及氣候-作物-土壤-肥料的交互關係,〈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一文擬於《豐年》雜誌分別用3篇文章進行說明,包含第一篇〈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第三篇〈提升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本篇為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的中篇,主要談到土壤有機質對降低乾旱造成損失以及地下水的功能。

茶芽的萌發與水分高度相關。
封面故事
有水斯有茶!配合氣候節奏舞動的臺灣茶產業

臺灣茶產業發展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委會)茶業改良場(簡稱茶改場)息息相關,從茶樹品種、茶園栽培及管理技術、茶樹病蟲害防治到製茶技術改良、茶葉多元化產品等,120年來與臺灣風土同舟。其中研究氣候變遷與農業生長模式多年的研究員蔡憲宗表示,善用茶改場選育的抗旱品種,結合科技智慧掌控氣候變化,同時針對茶菁特性調整製茶技術,將有助強化茶產業韌性。

《豐年雜誌》2023年4月號立體書封面。
各期雜誌
《豐年雜誌》2023年4月號 臺灣春茶風土學 抗旱不妥協

懂得吃喝的蘇東坡說:從來佳茗似佳人。一如臺灣喝茶的方式,從早些年的壺泡、茶藝館,現在已經是手搖茶、罐裝茶當道,茶湯卻依舊那般甘醇引人回味。今年早春以來的乾旱重擊了茶園的生產,突顯氣候調適議題的重要性,也讓人更體會到臺灣春茶的珍貴。

因應氣候變遷,土壤保水力
農業技術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二》 調節實作以抗高溫、 水分及其他逆境(上)

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及可能影響糧食安全,進而需要科學化農業實作管理,內含涉及氣候-作物-土壤-肥料的交互關係,〈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一文擬於《豐年》雜誌分別用3篇文章進行說明,包含第一篇〈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他逆境〉、第三篇〈提升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本篇為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他逆境〉的上篇。

新聞
附生植物攀上巨木 「找樹的人」徐嘉君研究登國際期刊 證實氣候因素改變附生植物面貌

「找樹的人」計畫主持人、林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徐嘉君專長附生植物研究,因研究附生植物開始爬樹,因爬樹開始尋找巨木;她在棲蘭保護區的研究找到影響附生植物組成的關鍵因子,證實氣候變遷改變附生植物族群面貌,也恰在今年2月登上SCI國際期刊《Forests》發表。《農傳媒》邀請徐嘉君回顧尋找臺灣最高樹一路來的經驗及思索。

不同的作物需要相應適合酸鹼度的土壤
農業技術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一》 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下)

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及可能影響糧食安全,進而需要科學化農業實作管理,內含涉及「氣候-作物-土壤-肥料」的交互關係,〈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一文擬於《豐年》雜誌分別用3篇文章進行說明,包含第一篇〈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第三篇〈提升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

作物肥培會因作物、氣候、土壤等條件因素而有不同效果,氣候變遷下更應科學化管理。
農業技術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一》 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上)

據世界氣象組織(WMO)及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報告指出,氣候變遷主要原因來自工業革命以後溫室效應氣體的提升,大氣中二氧化碳(CO2)濃度從1850年的280ppm,到2006年381.2ppm,2021年達414.72ppm;地球平均溫度1880年後每10年平均提高0.08°C,1981年後每10年提高0.18°C,2021年是歷年第6高溫,比上世紀平均高出0.84°C。環境科學家Delphine Deryng整理前人利用輻射驅動力(W/m2)相對於工業革命前水準提出代表濃度路徑(RCP,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值,預估21世紀末如果世界各國不減排,CO2大於1370ppm,其RCP8.5W/m2;若減排不力CO2達850ppm,RCP6.0W/m2;盡全力減排CO2約650ppm,RCP4.5W/m2。各國低量增加碳排則CO2約490ppm,RCP2.6W/m2。世界各主要國家包括臺灣擬2050年達碳中和。

新聞
近兩年產地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逾9成6 藥殘高風險品項納明年市場專案監測

農委會今(2)日偕同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召開記者會,公布過去3年農產品上市前農藥殘留檢測結果,合格率均在9成以上,近兩年甚至高於96%。由於消基會是針對市場端農產品進行調查,食安辦表示,此次藥殘高風險品項將納入明年度後市場專案監測計畫中,加強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