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暖化
稻熱病是影響國內水稻產量最重要的病害,農業部農業試驗所研究發現,稻熱病疫情初期感染源更來自帶菌稻種及稻殼。農試所建議育秧業者採用針對稻穀殺菌藥劑「三賽唑」作消毒;稻農也應採「預防性」管理策略,將分蘗初期那次施藥防治提早,於插秧後20至30天內即施藥預防,及早控制病害發展,以降低防治成本。
《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示警,在極高排放情境下,本世紀末全臺平均高溫天數恐增加75天,降雨乾溼差距持續增大;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世紀末將分別減產18%及17%,畜牧及漁業生產受高溫危害風險均增加,臺灣北部海域俗稱「小卷」的劍尖槍鎖管,當海水增溫1℃,單位漁獲量將下降15%,估產值減少約2億元。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育成水稻新品種「台農88號」,是農試所建置耐熱篩選圃選育水稻耐熱特性後所育成第一個品種,此品種具有高產潛力,稻穀容重量大,米粒白堊質率低,在高溫環境栽培產量變化不大,且對稻熱病有中抗程度以上抗性,是適合有機栽培的品種。
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左右茶菁品質,高山茶區雲霧繚繞,種出甘甜茶菁。專門研究臺灣霧林帶的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教授黃倬英表示,大阿里山茶區位於臺灣雲霧帶下緣一旦氣候暖化加劇導致雲霧帶上移,進而可能影響茶菁品質,衝擊阿里山茶產業。由臺大與中研院組成的團隊正深入山區,找出雲霧對高山茶風味的影響,以及規劃設計捕霧網,攔下霧水給茶園使用。
又到七夕情人節,玫瑰花是市場上象徵愛情永遠不敗的品項,但國產玫瑰卻遇上全球暖化栽培不易,農業人口老化、人力短缺等問題,種植面積愈來愈少。國內玫瑰栽培曾在2005年達到338公頃高峰,之後即逐年下降,2021年最新統計只剩下157公頃,16年來銳減超過一半面積。
氣候變遷直接衝擊農業生產,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日表示,2040年乍聽遙遠民眾無感,但說未來菜價可能像近日青蔥一樣高,就知道氣候變遷嚴重性,農委會今年會將因應氣變遷研發經費至少提高一倍。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9日公布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IPCC AR6),包含科技部「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在內的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團隊,隨即依此提出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