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批發市場
行政院長陳建仁今(30)日在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陪同下,清晨前往臺北市萬大魚類批發市場及臺北市第一果菜批發市場,視察蔬果及漁產品供銷情形,並向市場從業人員拜早年。為充分供應國人年節農漁產品消費需求,農業部輔導各主要批發市場節前五天加強調配,蔬菜每日供應量增加38%以上,漁產品增加30%以上。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農產品」包括超市或傳統市場販售的生鮮蔬果、雞鴨魚肉、蛋、奶,以及農產加工品,甚至花卉;農產品自產地到消費者手上,歷經生產、處理、銷售等環節,此過程也形塑出農產品的「價格」。在萬物齊漲的年代,消費群眾對食物價格尤其有感,畢竟食物是剛需,滿足我們的一日三餐。想要判斷漲得有沒有道理,我們對於食物「價格」的形成,就不可不知。
臺北農產運銷公司今年建置完成全臺批發市場第一個低溫卸貨拍賣區,建構從產地到消費地拍賣市場全程冷鏈最後一哩路;並建立「新式摺疊籃」回收循環機制,替代一次性紙箱使用,節省農民成本,搭配棧板卸貨、機械化運輸,不用人力搬紙箱;新式摺疊籃方便冷藏運輸,蔬果品質好、拍賣價格高,還能增加農民收益。
隨著國內疫情升溫,農漁畜批發市場屢傳確診案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11)日赴立法院報告全國果菜批發市場防疫作為指出,全臺果菜花卉市場、肉品市場、魚市場及屠宰場共134個維持正常運作,衛福部疾管署(CDC)今日再撥5萬劑快篩劑給農委會,農委會將先撥2萬劑提供各農漁畜市場「以篩代隔」。
臺北農產運銷公司確診者人數昨(26)日已達118人,若染疫人員繼續增加,恐影響蔬果農產品供銷,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日表示,農委會與臺北市政府共識,不會讓北農休市,因此規劃調節一市到貨量至二市拍賣、提高預約交易等人力調度措施,也期望衛福部疾管署(CDC)能同意北農比照醫療體系,採取「以篩代隔」,以維持運作順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強化COVID-19疫苗第3劑接種規範,要求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人員接種第3劑疫苗追加劑。農委會農糧署表示,果菜批發市場人員屬第7類對象,農糧署今(18)日已函文各果菜及花卉批發市場共53處,要求遵照指揮中心規定完整接種疫苗,操作細節則由地方政府自定市場防疫指引辦理。
農委會今日公告「農產品批發市場承銷人紓困補貼作業規範」,農、漁、畜產品批發市場承銷人只要在今年5至7月疫情期間任一個月交易金額,比今年3至4月的月平均交易金額減少50%以上者,或是比疫情發生前108年同月交易金額減少達50%以上者,即可申請補貼。
各縣市批發市場COVID-19確診情形以位於臺北市的批發市場相對嚴重,臺北市長柯文哲表示,「批發市場還是熱區,要特別處理」,上周已開始為市場相關人員施打疫苗,農產、畜產、漁產、花卉市場,以及環南市場預計本周三會完成1萬3千多人的疫苗注射,並訂於周四、周五進行大規模PCR採檢,未來將建立批發市場的e化疫苗管理機制。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分配農業部門武漢肺炎(COVID-19)疫苗3.6萬劑,農委會表示,農漁畜產品批發市場及屠宰場負有重大民生消費必需品供給責任,且是疫情傳播高風險區域,這些場域工作人員列為優先施打疫苗對象。
農委會盤點所有農業相關產業第一線人員需求,每週最少需要10萬片口罩,農委會25日表示,畜牧產業所需口罩每週6萬片已從3月起開始供應,批發市場一週開市6天約需1.2萬片,也已跟經濟部反映,本週起會陸續配送。